您的位置 : 首页 > 政协期刊 > 北京观察 > 2021-08 > 视点 Focus

建设具有北京特色的自由贸易实验区

柳学信

时间:2021-08-16   来源:2021年08期

  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期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上海和海南是我国较早开展自由贸易试验的地区,虽然北京自贸区与上海、海南自贸区在战略定位、发展目标、产业功能方面都有所不同,但是借鉴上海自贸区和海南自贸港一些相对成熟的经验做法,仍然可以为北京自贸区的发展困境寻找新的着力点。

  调研发现,与上海和海南的自贸区相比,目前北京自贸区发展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自贸区的顶层设计有待加强。由于北京自贸区刚刚设立,现行“市级领导小组+专项协调工作组”的“1+12”模式仍不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管理效率和统筹协调能力不高等问题,积极推行顶层政策设计必将大有可为。二是自贸区科技创新生态系统需要进一步完善。北京自贸区助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其定位偏向于科技创新,但相比较而言,其在柔性引才机制、吸引国际高端创新要素等政策设计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三是自贸区尚未形成完备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上海浦东新区已经形成了完备的“4545”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即“四合一”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五大功能性平台”、“四轮驱动”知识产权保护模式、“五位一体”知识产权价值实现机制。北京作为科技创新中心,更应出台具有突破性的政策,优化知识生态环境。

  为此建议:第一,加强具有北京特色的顶层设计,大力实现制度创新。一是形成权责分明的组织架构。借鉴兄弟省市经验做法,成立自贸区管理实体机构,构建“1+N”的扁平化管理体制,在北京自贸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立具有统筹管理功能的自贸区管委会,赋予其更大的决策权,并下设科技创新片区管委会、国际商务服务片区管委会、高端产业片区管委会,由各片区管委会对所属片区的组团进行统一管理。二是借鉴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经验,编制涵盖自贸区所有政策分类明晰、简单易懂、一应俱全的政策汇编。对于各片区都有的政策按照适用对象进行分类,保证适用对象能够清楚了解自身可以获得哪些政策红利。三是自贸区干部任命上要有新突破。自贸区管委会及各片区管委会应由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牵头,由区委主要领导任各组团负责人,由上至下统筹政策设计。将自贸区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全市人才工作体系和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和渠道,通过市场化选聘和激励机制等方式,集聚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管理人才,以确保自贸区建设的专业性和高水平。

  第二,构建科技创新生态系统,打造研发集聚区。一是争取在自贸区内形成多主体协同创新模式。推动北京自贸区形成以企业、大学、研究机构等为核心载体,以金融机构、投资机构、中介组织、政府部门等为辅助机构的多主体协同创新模式,促进各种要素在多主体间的流动共享,形成融合的开放创新新格局。二是打造研发集聚区,建设国际顶尖的公共实验室。运用免税等政策鼓励跨国公司在北京自贸区设立研发中心,大力吸引国内外顶尖研发机构、京内外“双一流”高校、中科院等研究院所的研发转化部门入驻自贸区,建设国际顶尖的公共实验室,逐步提高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全球影响力。三是集聚高水平人才。破除人才体制机制障碍,探索境外专业人才备案管理制度,建立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人才合作平台和共享平台,以政策优势吸引国内外顶尖人才,对外籍高层次人才实施更加便利的签证、工作许可、出入境和停居留等政策。建设世界顶尖科学家社区及高层次人才社区,营造“类海外”生活氛围,为人才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第三,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建立完备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一是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完善知识产权犯罪案件侦查、检察专业化办案机制,强化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审合一”审判工作机制。二是完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解决机制。推进知识产权纠纷社会预防和调解工作,组建调解委员会及调解员队伍。发挥涉外商事纠纷诉讼、调解、仲裁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的作用。三是健全知识产权信用管理。探索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信用标准,将侵权行为信息纳入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四是探索知识产权金融创新。支持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机构广泛参与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完善专利保险服务体系。五是加强北京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建设。按照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原则不断完善北京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以专利权为主要内容开展知识产权交易试点,推动知识产权跨境交易便利化,提高知识产权专业化服务能力。

作者系北京市政协委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

责任编辑 崔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