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政协期刊 > 北京观察 > 2021-03 > 视点·聚焦全国两会 Focus

破解科技创新“卡脖子”难题

郭 隆

时间:2021-03-24   来源:2021年03期

  科技自立自强,夯实创新根基、培育创新沃土尤为关键。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更好发挥创新驱动发展作用。”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认为,“十四五”时期,中国科技创新大有作为。下一步,应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奋力突围破解“卡脖子”难题。

  突破“卡脖子”技术

  “‘卡脖子’技术的突破是熬出来的,不是简单用钱砸出来的,更不是突击出来的。”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刘忠范建议,要在体制机制改革上下工夫,完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顶层设计,解决创新资源碎片化、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意愿割裂等问题,夯实科技自立自强的根基。

  从事石墨烯研究十余年,刘忠范认为,完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卡脖子’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很多。”刘忠范分析说,一是过去的基础研究做的不够,带来了今天的“卡脖子”难题,“卡脖子”技术是过去时,也是现在进行时,更有可能是将来时,绝不能得过且过。二是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存在的“重商主义”倾向,做买卖的心态,现在有钱赚就好,不愿意在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上投入,不肯在最根本性的问题上下狠工夫。三是缺少“工匠精神”,缺少追求极致、追求完美的耐心,导致我们只能在产业链的中低端徘徊。因此,“卡脖子”技术并非纯粹的技术问题,其中隐藏着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

  刘忠范建议,通过企业和市场机制引领去解决“卡脖子”技术。政策上要支持更多的企业去做精做细。要弘扬和大力支持精工细作、追求极致的企业文化,鼓励更多的企业做“隐形冠军”。此外,制定国企、央企的研发投入红线,确保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加大对私企、民企研发投入的政策倾斜。强化市场牵引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补齐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缺口和短板,鼓励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解决现存的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难题。

  谈及科技创新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科学家邓中翰表示,当前我国芯片、集成电路进口规模巨大,作为电子设备核心元器件,其研发、制造水平不高。针对“十四五”期间全力推进“芯片”“核心技术”“集成电路”领域取得突破,邓中翰建议加大研发力度,要在制造工艺、芯片设计以及相关制造材料等方面取得更重大突破。结合“科创板”在资本市场层面给予中国芯片产业更强大的资金支持。进一步扶持国产核心技术、芯片产业等高科技产品能够服务于我国新基建。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代表了国家科技创新的最高水平,对于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卡脖子’难题,掌握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至关重要。”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将突破“卡脖子”难题的推手定位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他认为,北京要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抓手,在战略性技术储备、关键性技术应对、协同性技术转化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连玉明建议,解决“卡脖子”问题,要完善科技创新制度和科研组织体系,加强与首都功能相匹配的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做好关键性技术应对。具体来说,一是探索建立政府、企业、研发机构共同参与的重大科技项目选题机制,建立“卡脖子”清单和技术攻关清单,实现“靶向”攻关、精准突破;二是深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方式和机制改革,转变机构、人才、项目评价标准和方式,营造更好的科研生态、技术生态、产业生态;三是充分发挥“三城一区”科技创新主平台优势,加快高精尖产业集群式发展;四是强化“两区”建设的政策优势,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体系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和产业分工体系;五是进一步优化科技营商环境,推动营商环境建设从重应试向强服务转变,从概念式改革向“管家式服务”转变。

  共建“中试服务平台”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如何把优势转化为胜势?不断创新、全面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数量和质量,是实现我国在2035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远景目标的重要举措。

  两会上,政协委员们热议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打好平台,建好“试验田”。

  “无论是围绕某一核心技术成果开发产品,还是将技术用于改进、提升产品或服务的特定性能,都不是单一的技术问题,是一个涉及多要素的复杂系统。”全国政协委员、中关村智造大街总经理程静提出,缺乏科技公共中试服务平台是我国科技创新产业化率低下的重要瓶颈之一,尤其是构建社会资源整合的城市内中试公共服务平台尤为重要。

  程静说,中试服务平台作为技术创新的载体,是实践技术、工艺的商业化必经过程,也是创新成果向生产领域转移的技术经济重要抓手,是一个鉴定和评价科技成果知识价值的最好手段,是技术换资本的前提。

  程静建议,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创新活力,强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市场化服务,将中试标准化,成为全国科技创新城市内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中试平台构建新型科技创新本地落地新模式。支持中试服务平台列为各城市重点实验室,全面参与前沿技术的工程化,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一站式中试服务平台,加速技术市场化。鼓励与高校加强协同创新,以创新链对接产业链,形成体系化、任务型的协同创新模式,并服务国家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突破产业安全、国家安全的重大技术瓶颈制约。

  “此外,科技成果如何通过技术服务破除冰点,还需要将技术经纪人的职业地位进行明确定位,通过技术经纪人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全程服务。”程静表示,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全过程中,技术经纪人的作用至关重要。她建议,通过北京技术经纪人纳入高级职称认定的先行先试,推广鼓励全国将技术经纪人纳入国家高级职称。同时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专业人才的评价体系,鼓励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全过程管理,鼓励企业设立专业技术经纪人工作岗位,发挥行业作用主动对接科研院所,挖掘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