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专题活动 >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十届政协五年巡礼 > 委员风采
来源:
参政议政是政协委员的职责,而提案则是委员参政议政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也是政协最具传统和特色的工作。
我自2003年担任市政协委员以来,共提交了十几件提案。其中,《关于加快京郊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建议》《关于大力推进统筹城乡发展,从深层次解决京郊“三农”问题的建议》《关于加快首都“城中村”改造步伐的建议》及《关于全面推进首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建议》等4件提案先后获优秀提案奖。多次获奖并不表明我有多高明,但可以体现作为政协委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同时,在多次提案的构思、调研和撰写过程中,我积累了许多心得,为今后进一步提高参政议政水平奠定了基础。
强化使命感是提高提案工作自觉性的前提
我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由日本回国的海归派学者。目睹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各方面的巨大差距,自然而然地引发了我们这些海归学者报效祖国的激情和紧迫感,也产生了参政议政的巨大动力。
我始终认为,当选政协委员不仅仅是一种荣誉,更重要的是一种使命,是多了一条为国为民办实事的途径。因此,在参与民主党派及政协的参政议政工作中,我一直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崇高的使命感要求自己。尽管社会上甚至在民主党派及政协委员中至今还有“说了也白说,提了也白提”等“参政议政无用论”的观念,但从我的实践中,深感参政议政大有作为,尤其党中央大力倡导科学民主决策,更为参政议政勾画出广阔的空间。实质上,市政协委员提出的许多建议,对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受到了决策部门和市民的赞扬。我在提案中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改造“城中村”、建设新农村、解决失地农民保障及加快京郊现代农业建设等建议也多被市政府采纳。
深入调研是参政议政和提案工作之本
实践证明,把握形势,选准题目,找准切入点,是提升参政议政成果上档次的“三要素”。在参政议政工作中,把握并揭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类复杂矛盾,探究其深层缘由并依此提出对策建议等各个环节,都必须有翔实的调查研究予以支撑。没有调查研究,实际上也就等于失去了参政与议政的基本资格。政协委员的提案至少应包括现象、规律和制度等三个层面的内容。换言之,提案就是要回答“怎么了,为什么,怎么办”三个问题。要想切实回答“怎么了”,就必须把事物的现象摸深摸透。准确把握现象后,才能真正认识事物的内在规律。只有把握现象,认识规律,才能用科学的方法找到制度,提出可行性对策,破解“怎么办”问题。毛泽东同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伟大论断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办公室拍脑子、钻电脑,肯定写不出好提案。
我长期从事“三农”问题研究,始终遵循的宗旨是“决不在办公室里编说法,而要到‘三农’第一线找答案”。事实上,几年来我提交的十几件提案,都是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为了撰写城乡统筹发展、小城镇建设、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城中村”改造、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等提案,近几年我用大量时间去京郊农村调查,与乡镇干部和农民进行了几十次座谈和讨论。可以说,所有提案都是深入调研的结晶。
发挥专业优势大有可为
政协委员中人才荟萃,有一大批卓有成就的专家学者,他们既是政协特有的人力资源库,也是从事参政议政工作的宝贵财富。问题在于这些专家学者在参政议政和民主协商中如何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使其研究成果真正融合到高水平的提案中。在这方面,我体会颇深。
坦率地说,担任政协委员伊始,我也曾有少许彷徨,担心“无用武之地”。但几年实践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政协这个大舞台是专业研究人员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专业研究人员都有自己的研究成果。而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最终转化成政策,解决问题,是研究人员的夙愿。政协举办的各类会议及活动为专家学者输出研究成果提供了最佳场所,不仅可以随时提交提案,而且还可以与市委市政府决策层直接对话。这些“直通车”建言方式,本身就为专业人才输出成果打造了一个大平台。
多年来,我在如何提高提案质量方面做了一些初步探索,也积累了一些心得。一是提案选题要密切结合自己的专业。研究人员对自己的专业领域最熟悉,也最有发言权,可以提出富有科学性、超前性和可行性的意见与建议。近几年我所撰写的十几个提案,选题全部源于“三农”领域,同时十分注意将自己的研究工作与参政议政工作结合起来,真正使研究成果转化为参政议政成果。二是在提案撰写过程中要倾心着力于“求新、求深、求实”。撰写提案不同于一般研究报告,在政策层面要有宏观性,在立论层面要有可信性,在对策层面要有可操作性。既要有定性的理论政策依据,又要有翔实的定量数据支撑。同时,要在“新、深、实”方面下功夫,力求提案立意明确、观点鲜明、体例简捷、亮点突出。三是要通过各种手段宣传提案观点。我十分重视提案的感召效应,除提交提案外,还通过政协各种会议和媒体宣传提案内容,以唤起全社会对一些问题的关注。我于2004年撰写的《关于大力推进统筹城乡发展,从深层次解决京郊“三农”问题的建议》的提案,除提交市政协外,在市政协经科委举办的“三农”形势报告会上向几百名政协委员做了介绍,还通过电视、报刊等媒体进行宣传,对形成全社会关注京郊“三农”问题的氛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四是经常保持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政协委员提案除要体察社情民意,解决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外,还要为政府相关决策部门出谋划策,帮助他们解决焦点、热点和难点等问题。
为了获取更多的知情权,我主动与市发改委和市农委等相关部门加强联系,了解这些部门的政策走向及感到困惑的问题,并以此设定提案选题。2007年1月底,我向市政协提交的《关于加快我市现代化农业建设步伐的建议》就是到有关部门调研后决定撰写的。一些部门反映,京郊区县一些干部出现忽视农村和放松农业的倾向,热衷于一般性号召,浮躁有余,扎实不足,已成为当前抑制农村发展的主要障碍。我在提案中强调指出,要把现代农业建设作为首都现代化建设的第一要务,发展现代农业仍然是大部分农村的根本出路。同时,提出要进一步拓展我市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思路、要尽快确定我市现代农业建设的主要目标和重点区域及把京郊乡村旅游业做大做强等5条建议,受到了市领导及有关部门的好评。
几年来,做为建言者,我在参政议政尤其在提高提案质量及实效性方面做了一些思考,深感提案工作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件精品提案,必须真正体现其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而要真正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以更强的创新意识,使提案工作真正步入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轨道。只有这样,才能使政协提案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使人民政协的职能真正落到实处。
(作者系国务院参事,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