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专题活动 >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十届政协五年巡礼 > 委员风采

委员提案ABC

来源:

  

  我担任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已十五个年头,撰写建议、提案总有几十份,其中有十多份还被评为优秀提案。回想起来,这是学习的十五年,是锻炼的十五年,是服务的十五年。我仅就委员提案谈点感受。

  充满深情去感知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提出过这样的观点:感觉到的东西不一定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好地感觉它。这完全正确。然而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每日每时都在同外界接触,并不是所有事物都会纳入眼帘,引起关注,被感知到。所谓听而不闻、视而不见、熟视无睹是经常出现的。

  可作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不能如此。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应是有眼、有心、有情人。

  人大代表的权力、政协委员的责任是人民给予的,是人民出于对我们的信任,让我们行使权力、担负责任去为人民办事。十五年来我从不敢懈怠。

  面对无依无靠的未成年兄弟躺在一间漏天的破屋内失神地对着月亮,我对房管局的推托动了怒。

  看到临终关怀医院里即将结束生命的老人因天然气涨价而顿顿吃咸菜的惨状,我心痛。

  置身于手提暖瓶、水桶的南苑北里小区居民围拢中,倾听他们诉说搬迁后喝的水浇花花不活、养鱼鱼死光,我震惊。  耳闻道路屡屡塌陷,地下管道此处冒水彼处漏气的消息,我为其安全隐患担忧。

  ……

  以上都是我撰写过的提案内容,我“压不住火”,“沉不住气”,通过人民政协,履行我的职责,为老百姓奔走呼吁,使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认识来源于实践,提案离不开调研。政协委员的优势在于亦官亦民。生活在人民群众中间,对老百姓关心的热点,对党和政府面临的难点,我们都能听到看到。只要怀揣一颗红亮的心,时时处处以民为本,就能充满深情去感知。

  通过偶然看必然

  记得是1998年冬天的一个休息日,我购物到了北京西部的一座地下商业城。只见柜台前、过道里顾客拥挤不堪。我满头大汗问墙角的一位售货员:你们的工作环境怎么这么糟,万一出点儿事怎么办?他瞥了我一眼无可奈何地甩出三个字:“要赚钱!”身边的顾客对我说:“您嫌这挤,上‘天外天’地下小商品批发市场看看!”爱管“闲事”的我干脆放弃了购物的目的,穿过几条街钻进了小商品市场。这里是当年“深挖洞,广积粮”的遗址利用,身处摩肩接踵的人群,我头晕目眩。这种环境,一旦遭遇水火、战争怎么办?我本能地想到了抗日战争中1941年6月5日重庆的“大隧道惨案”(我出生在重庆)。

  两个月后,在1999年初召开的市政协九届二次会议上我递交了《关于改进地下商业设施防火防灾工作》的提案。就在这年的5月7日发生了美国以5枚导弹袭击中国驻南联盟使馆的事件,极大地震怒了中华民族。政治敏感性极强的市政协立即组织我和城建环保委委员到市人防办调查研究,对大型商厦、人口众多的小区视察,对安全隐患进行整改。

  从表面来看,我的这份提案是“赶着了”,碰巧了,受到了重视。其实在任何事物发展过程中都具有偶然性与必然性。它们谁也离不开谁,偶然性的背后隐藏着必然性,一切必然性又总要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冷战过去了,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经济繁荣了,生活稳定了,可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片刻也不能丢弃。作为政协委员,给政府和老百姓提个醒是自己的责任。

  透过现象寻本质

  身处社会环境之中,呈现在你面前的往往是五彩缤纷甚至光怪陆离的现象。这里有正面直接反映事物本质的真实现象,也有从反面折射本质或者干脆掩盖本质的假象。于是就要求你学会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本领,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这些年来,大家都看到流浪乞讨者在街面上越来越多。他们或在道旁坐卧,或穿行街头闹市,或“定点”于酒店、地铁……这些人中有老人,有儿童,有妇女,更有残疾人。我每日晨昏上下班都会遇见,有的还成了“半熟脸”。从面容表情上看,他们极为凄惨,绝对能唤起路人的关爱。可天长日久,我从现象中也逐渐琢磨出:这些人中患病、残疾、或遭偷遇抢等突发事件者确实艰难,但在外磕头家里盖楼者有之;死缠洋人强讨强要者也有之;更有甚者是拐卖未成年人组成团伙,驱使讨要从中渔利……若对真相、假象一律对待则不仅不能扶危济困,反而鼓励了不劳而获,辱没民族尊严与国格。

  于是2004年的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我撰写了《关于贯彻落实<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的建议》。提出:从法律上规范流浪乞讨行为,加强救助政策的宣传教育,使符合条件者自觉自愿接受救助;揭露“假冒伪劣”的行骗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救助管理办法》等,对于组织、利用、胁迫未成年人进行乞讨从中牟利者,追究其刑事责任,依法惩处;建立政府统一协调、民政归口管理、其他部门配合、慈善机构参与的联动救助管理体制,将“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的情怀和力量集中起来,正确引导……  会议结束,此提案在网上公布,得到了群众的肯定,被列为当年的重点督办提案。  

  在撰此文时,我翻看自己十年间所写的48件提案,发现局部性的具体要求和呼吁越来越少了,着眼全市,督促立法,完善制度法规和加强监督的建议越来越多了。这大概是冷静下来学思考,透过现象寻本质的一点进步吧。

  立足当前看长远

  市政协全会每年举行一次,这是提案“大丰收”的时节。政协委员、参加政协的党派、人民团体和政协专委会向全会递交提案,经提案审查委员会或提案委员会审查立案后由承办单位办理。从立案到办理报告书面回复,这个过程大约需要几个月到半年的时间。但并不意味着提案的要求和呼吁在书面回复后就能达到,很多提案需要一年两年乃至更长时间方能落实,所以政协委员在撰写提案中应立足当前看长远。

  我在2000年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就曾呼吁展宽长椿街以南到牛街的道路,解决国华商场前十字路口的交通拥堵问题。市、区对此提案非常重视,宣武区公安局政委亲自到我办公室办理。我们讨论了这一动议的合理性,也考虑到展宽马路两侧商家住户拆迁的艰难,最后形成了此举应列入规划,近期较为困难的共识。几年过去了,这条道路已改造好,实现了我提案中的设想。

  诸如此类,像关于建立人事信用档案的建议;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建议;理顺我市城管执法体制并为其立法的建议等等都不是短期内能够解决的。

  哲学中提到现实性和可能性这一对范畴。可能性中就包含着现实可能性与抽象可能性两种情况:现实可能性是指目前就可以向现实性转化的可能性,而抽象可能性则是现在还不成,要到进一步具备了条件才能向现实性转化的可能性。因此,我们的提案不一定非要“立竿见影”,要懂得立足当前看长远。

  沉默、等待与坚持

  翻检十多年来我写的近50件提案,并不是都得到了立即办复,如愿以偿。其中有不少办复我并不满意,在回复时所写的文字比原提案还多,甚至还有的经审查未予立案。这里有几种情况,有我对的,有我错的,也有尚有争议的。

  2004年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我递交了一份提案:建议对学生实行繁、简汉字“两学一用”的教育。其大概是为看懂典籍文献,查找资料;为便于同海外华人、港台地区文化传播与交流,希望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向学生发送繁、简汉字对照表。老师在教学中将遇到的繁、简体字向学生提示。而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求学生仍然必须使用简化字……  没想到该提案掀起了轩然大波。全会没散,《燕赵都市报》就发表了驳斥我的文章,北京《法制晚报》为了“夺人眼球”还用大号黑体字标题:《市教委驳回政协委员普及繁体字教学建议》,网民们也纷纷表态:有说我吃饱了撑的,是不是还要学生学甲骨文?也有支持我的,说繁体汉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不能丢……对这些我保持沉默,觉得能引起大家讨论是好事。大约两个月后,我接到旅居澳大利亚的朋友和在美国的亲人分别打来的电话,说那边的报纸登了我的建议,表示支持云云,我回答说见仁见智吧!

  “闲不住”的我在第二年的市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又惹了一场争议。这次全会上我递交了《关于加强北京市立法前协商工作的建议》,提出随着依法治国方略深入实施,我市社会主义法治化建设的进程明显加快,北京市地方法规的立法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特别是听取政协委员的建议,注意到了“协商于决策之前”。为了进一步改进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实现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的统一,建议北京市制定一个加强立法协商工作的书面意见,从制度上对立法协商的项目、重点以及运作形式等做出相应的规定,使立法前协商这项工作在首都北京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没想到这一建议,招致了有关方面乃至某位“上层领导”的不满意,市政协一些支持我观点的同志为我辩解,说我提案标题中就有“立法前”的“限定词”等等。这次我坚信自己的建议是正确的,虽然仍是“不争论”,但坚持了“不唯上”的原则。后来该提案被评为优秀提案。我想随着我国民主政治进程的深入,这些动议将不再成为问题或禁区。面对差异求和谐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差异就是矛盾,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出现,这种川流不息万古常新的过程就是通过对立促统一,面对差异求和谐的过程。  

  提案从撰写递交到审查立案到办复落实的过程也是如此。委员、提案委员会的成员、办复部门的同志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对社会现象观察的视角不同,对社会问题思考的方式与深度也不同。这样,对于同一份提案就往往会出现不同的看法和认识。  

  比如一项政策法规出台之前,制定者更多地会从可行性方面去设想,去论证。而更贴近实际生活的老百姓则容易从由此牵涉出的一系列其他问题去表达顾虑。存在这些差异或矛盾并不奇怪,也不可怕,亦官亦民的政协委员既可以反映社情民意,又便于宣传政策法规,能够在党和政府同百姓之间以提案等形式架设起一座相互沟通与理解的桥梁。这不就是我们发挥作用的用武之地吗?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人民政协独特的优势就是海纳百川、求同存异。它要把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紧密团结在这个大家庭里,活跃在中国民主政治的大舞台上,以不同的音调构成最美的和弦。

  以上是我十五年来“众里寻他”后,于灯火阑珊处之所得。  李瑞环主席指出:“政协不立法,但可以立论。”中国历史上,曾有“立德”、“立功”、“立言”的倡导。在“立言”中强调“言得其要,理足可传”。作为政协委员,一定要情系老百姓,心伴政协行。这样,你的提案才能为党和政府“立德”、“立功”,为人民群众“立言”。

  (作者系北京市人民政协理论与实践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