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是实现我国人民民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参政议政是政协委员需要履行的职责。目前,政协委员主要通过视察各地情况和社会调研,了解社情民意,形成提案,为政府决策提出参考性意见和建议。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模式和运行机制的变化发展,现有的参政议政方式在现实中面临着一些问题。有的政协委员由于工作、地域、时间等多方面限制因素,不能经常进行系统的社会调研,强己所难而进行的调研反而容易流于形式而不能真正地达到倾听民意、捕捉民情的效果。在另一个方面,政协委员的工作岗位和职能各有不同,各自的资源和智力优势各有千秋,各尽所能各有侧重,才能在资源和人才的配备上发挥所长,有所建树。只要我们在明确政协委员职责和参政议政目标的基础上开展工作,那么就可以选择多样化的方式来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
就高校承担教学工作的政协委员而言,我认为结合自身特点,参政议政的形式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题参政。在高校承担教学工作的政协委员,由于其工作特点和工作性质,要承担一定的课题研究,尤其是社会科学学科的教授,所承担的课题研究与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的联系更加密切和直接。基于此,高校工作的政协委员通过所承担的课题参政议政不失为一种优化资源配置的方式。高校工作的政协委员通过自身承担的政府课题和自身研究领域的特点,关注社会生活的焦点和热点,进行必要的学术研究和实证调研,在此基础上形成提案,利用其自身的智力优势和资源优势做出学术性分析和指导性建议。以这样的方式参政议政,一方面可以调动高校政协委员的积极性,发挥其学术优势,使得所提出的政策建议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充分地利用人力资源;另一方面,把学术性调研与参政议政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地避免形式主义和资源的重复与浪费,提高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效率和成果。
比如,党政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研究成为我国当前人才强国战略实施中一个异常引人注目的热点问题。为此,我申报了“党政领导人才素质标准与开发战略研究”这一课题,并且获得国家立项。其间,我发表了《党政领导人才评价标准问题研究》、《党政领导人才开发的问题与对策》等论文,分析了我国党政领导人才开发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评价标准体系、评价标准维度、研究方法上对未来党政领导人才评价标准的建构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为党政人才测评及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科学方法及对策建议,受到中央组织部门与有关领导的好评。
第二,以文参政。除了通过承担课题对我国改革进程中所出现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进行学术性的研究之外,高校工作的政协委员可以通过撰文、讲座等多种形式,发表对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建议和意见,这种方式不像课题研究那样正式,有很强的学术性,但是却更加灵活和及时;除了建议之外,政协委员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还体现在监督上。而监督若要起到真正切实的作用,仅仅依靠有组织的有限次数的调研和视察,很难得出客观的结论,也就很难了解真实的政策实施效果和人民群众的诉求。高校工作的政协委员依托高校的平台,拥有丰富的理论资源、人力资源优势和较为丰富的人际关系网络,可以了解社会各界的观点和看法,同时也拥有高校较为自由的气氛和宽松的环境。这些条件能够让高校的政协委员更加冷静地思考,以更加客观的态度撰写文章、发表建议,以切实起到监督作用。而通过这种参政形式,也可以对政策制定和实施进行长期的关注和跟踪监督。
目前,我在国际会议上发表的关于中国西部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研究、在上海国际会议发表的关于中国政府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研究、在《党建研究》上发表的关于党政领导人才问题的调查与在《中国人才》上发表的关于党政领导综合考核问题分析等几篇文章,受到国务院、北京市政府、北京市政协、民进中央与北京市委员会的高度重视。
教授以文章发表建议的例子举不胜举。写论文不能只为了评职称,而应与现实的政治、经济紧密结合,让论文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第三,通过对日常生活的关注丰富提案的内容,以达到参政议政的题中之议。参政议政,不应仅仅停留在“议”的层面,更多的是要有“行”的过程,只有“议行合一”,政协委员的提案和监督才能更加具有操作性而不是停留在纸面上,而日常生活就是最直观的“行”的过程。我国社会正在经历一个转型期,各方面矛盾和问题都会涌现出来,旧的体制破除了,新的体制尚有待完善之处,社会整合能力较弱,容易产生不稳定因素。政协委员来自各个阶层,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就能起到整合社会资源的作用。就高校工作的政协委员来说,由于其具有的专业水准,更能够在这方面起到突出作用。高校工作的政协委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透过专业视角,用其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敏锐的观察力,贴近生活,感受生活,汲取生活中的素材,在提案中反映群众日常生活中最为关心的问题,从生活的细微之处着手,使得提案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希望和要求,为政策的制定提供最微观、最基层也是最真实的建议和意见。同时也可以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更加全面地了解需求,在生活中接触人民群众,使得提案和监督更加具有人文精神,体现和谐社会的价值。
例如,我最近两年关于中共北京市委组织建设与工作分析、公共交通与医院管理方面的提案,都受到中共北京市委、市卫生局与交通局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直接吸收为他们的政策,最后被评选为优秀提案。
总之,教授参政议政有其独特的方式和专业优势。政协委员不仅是荣誉,而是承担着代表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一份责任。决不能“只挂名,不议政”,更不能“只要荣誉,放弃责任”。作为在某一学科方向上具有较系统的专门理论知识,并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能力的高校教授,在参政议政上是可以有一番作为的。
(作者系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系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