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进入政协这个大家庭时,十分懵懂。对我来说,无论是政协的性质、作用,还是作为一个政协委员应如何参政议政、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可以说我是一窍不通。如今我已当了两届政协委员,十年的经历,我感到政协真是个“大学校、大舞台、大家庭”。
1991年,我辞去外企驻华首席代表的职位,创办三替城市管理有限公司。在与城市管理方方面面事务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北京垃圾问题日益严重,如果不及时解决,将严重影响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于是,我开始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1999年,在市政协九届二次全会的专题座谈会上,我曾做专题发言,提出用市场机制解决北京市的环卫问题,由政府扫马路转变为用企业扫马路。会后,时任市委书记的贾庆林同志把我叫到旁边,边走边说:“你的提议很重要,是一个管理重心下移的问题,市委、市政府一定会认真研究的。”不久,北京市对环卫工作系统进行了改革,管理重心下移,由各区县直接面对社会进行公开招标,走上了市场机制的道路。随之,我的名字便在环卫系统传开了,这也给我自己迈进市场化道路设置了一道无形的门槛。
2000年,市政协九届三次全会时,我也在专题座谈会上发言了,就城市建设的“重建轻管”问题、停车问题、环卫问题及垃圾问题提了四个建议。话音未落,王岐山市长马上就对我的发言给予了肯定,他说:“少华委员提的这四个问题也是我们市委、市政府领导关心和急需解决的问题。”随后,北京的停车收费标准由原来按小时基数收费,改为按半小时基数收费,大大弱化了政府与群众之间因管理不到位而引起的矛盾。
我的这两次发言得到了市里领导的高度重视,使我与政府在观念上保持了一致。在担任政协委员的十年中,我写了近百篇提案,都是社会存在的难点、焦点、热点问题,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建议和改进办法。我的提案涉及面较广,例如:《关于安置下岗职工的几点建议》《关于面粉分类加工问题的建议》以及《关于家庭饮水的意见》等提案是关于民生问题的,《关于发展电话来电显示功能的建议》《关于福利彩票发展的一点建议》等提案是关于产业创新的,还有大量像《关于城市管理及建设引入市场机制的建议》等提案是关于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问题的。
由于政协委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涉及到我所研究的问题时,不仅仅是一听而过,还联想到责任。在此期间,特别有两件事令我至今难忘。
曾记得2003年10月的一天傍晚,我下班驱车回家,途经顺义区乡村的一座高架桥时,远远看见大火熊熊,浓烟滚滚,我定神一看原来是老百姓在烧荒。我马上想到政府曾三令五申强调禁止农民烧荒,但还有农民置若罔闻,污染环境和空气。于是我一手扶着方向盘,一手拿起电话机拨打“114”查号台,刚要查询环保局的电话,只听“咔嚓”一声,汽车撞断了铁艺护栏,我急忙踩住刹车,这才发现一只车轮完全悬空,另一只车轮仅有一半在桥的边缘,霎时冒了一身冷汗。我坐在车上,望着夜幕降临,仰天长叹:“政协委员命大啊!”心想:如果我不是政协委员,如果没有这种责任感,也不会带来这么大的风险。但是转过来想,身为政协委员,我应直谏民情、民意,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政协委员的责任。
2006年,政协城建环保委组织政协委员调研全市物业管理现状,我随同参观了几个小区和企业,也参加了数次座谈会。其中美燃动力小区和太平家园小区是全市新闻曝光率较高、社会影响和舆论反响较大的两个社区。在听取这两个社区的情况介绍时,我发现几方说话口径不一,感觉应该存在一定的问题。于是,有一天我同两个前来访问我的记者一起,顶着烈日先来到了美燃动力小区入口处,便被小区保安拦住了。小区保安问:“你们是干什么的?如果是住户可以进入,找人就得登记,否则不能进入小区。”正在我们谈话中,从小区内迎面走出一个中年妇女,遍体鳞伤,向我们诉说:“这个小区是全市物业管理最差的了,您看我被小区的大狗咬成这样了都没人管,他们物业公司就想着收钱,管理太差。”听后,我跟那位女同志说:“您现在应该先去看病,有事儿可报地方公安局。”随后,我们往里走,看见几个小区居民,便上前攀谈。他们看见我们后面的保安,都纷纷转身离开。我只得拦住一位年长的老人,刚要开口询问,老人便说:“你们还是别再问了,没人会说的,要是说了我们都没法在这小区生活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无奈只能离开。
来到太平家园小区后,我们看见几位居民正在乘凉,便询问他们物业管理情况如何。他们都说:“我们在这说实话都得挨打,要是不说实话我们都没法在这院过了。”他们还透露,就在前几天,有一位居民因为对物业公司有意见被他们打了,躺在了马路上,还有照片为证。于是,一位居民回到家中取来了照片,我刚拿到照片,便有十几个物业管理公司的人围住了我们,说:“你们要是有事,得找我们经理,别听他们瞎说。”我说:“那行,你们经理在什么地方?我们去找他。”他们说:“我们经理不在,你改天再来吧。”于是我们只能离开了太平家园小区。
就上述两个小区的情况,我向政府有关部门及时反映了情况。通过走访,我深深地感到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应该是社区的稳定与安全。在次调查访问的前后两年中,我曾提出:对新建小区的管理问题,应该加大政府的管理力度;管理权要明确;对物业管理公司则应加大监督力度。如果全部由建委的物业处或区小区办解决老百姓反映的问题,一是力度不足,二是人力不足。 在这十年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市政协常委的一份责任与重担,也感受到百姓面对困难、无法解决的痛苦。对此,我仍将继续怀着对国家、社会、百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抱着鞠躬尽瘁的精神,深入体察民情,利用政协“参政议政”的职能,了解事实真相,为经济社会的发展、百姓生活工作环境的改善,尽自己绵薄之力,以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十年,并非短暂的日子,我在政协这个大家庭中留下了最美好的回忆,而最初进入政协的点点滴滴,我还历历在目。记得当初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复杂心情,第一次迈进政协全会驻地的大门时,只觉得一股温暖的春风扑面而来,一张张和蔼的笑脸,一双双热情洋溢的大手,一句句亲切的问候,给了我回家的感觉,使我强烈地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朋友般的赤诚,紧张的情绪顿时抛到九霄云外。面对着政协委员们互相挽着臂膀进入会场;走廊里、楼道里到处传来亲切的问候声;老委员们像多年未见的朋友,相见时互相拥抱,畅谈时政和提案;新委员们相互握手相识,很快成为良友,我真实地感受到了政协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与关怀。在这里大家都是彬彬有礼,平易近人,友好、和谐地探讨着各自的观点与看法,很快我也成为了这个温暖大家庭中的一分子。
随后,一次次地参加活动,一次次地受到教益。新委员的培训学习,使我很快进入角色。对政协委员应行使的七项权利,应履行的五项义务,我都尽职尽责,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责。通过参观、视察、调研等活动,我对首都北京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使我更加感受到身上背负的责任重大。我感到我能为北京的发展、国家经济的腾飞贡献我绵薄的力量,是我毕生最大的荣幸。全会上,委员们参政议政是那么庄严认真,对即将出台的方针政策逐字逐句地研究、探讨,一丝不苟,周全地考虑可能会出现的后果,严格把关。小组会上,大家为建设北京的美好蓝图献计献策,提出具有前瞻性、建设性和创新性的提案,增进了共识。在这里,我也有幸结交了许多良师益友。会上会下,我们交流经验,互通有无,开阔了眼界,也对北京市的建设提出了建议,深刻体会了“非官亦官、非民亦民、非官非民、亦官亦民”的内涵。我希望经常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陶冶自己,锤炼自己。
十年光阴,十年生涯,我和市政协的感情已深不可言。临近届末,真是恋恋不舍,多么希望在这个大家庭中多团聚几次,多和委员们通宵达旦,各抒己见。政协这个“大学校、大舞台、大家庭”,使我深切地感到做一个政协委员不仅仅是荣誉,更重要的是责任,同时也要付出心血和代价。
(作者系十届市政协常委,市工商联副会长,北京三替城市管理(集团)公司董事长、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