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专题活动 >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十届政协五年巡礼 > 委员风采

在政协“大学校”学习

来源:

 

      生活富于偶然性,更富于戏剧性。我永远忘不了,十年前,在我50岁生日那天的下午,我工作的北京工业大学党委组织部把我叫去,告诉我:“你见到今天的《北京日报》了吗?从今天起你就是北京市政协委员了。” 
就在几分钟前政协还离我那么遥远,而现在我竟成为其中的一员!完全没有思想准备!
   第二天是元旦。我就这样迎来了1998年新年的第一天,也开始了我的政协人生新旅程,并且连续两届(第九届、第十届)担任市政协委员。
   我是一名长期工作在大学基础数学教育一线的老师,自幼特别偏爱理工科,对人文与政治可以说是一窍不通,对政协更是知之甚少。但未知的东西总对我有较大的诱惑力,政协对我是完全陌生的,极大的诱惑力和挑战性促使我希望尽快了解和认识它。我当时深知,从零起跑线起步的我,也只有用心学,加倍努力学,才能不负使命。就这样,凭着对陌生事物的兴趣,当然也是凭着一种由荣誉而唤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当市政协委员的第一天开始,一种全新意义的学习就开始了。
   学什么?可学的东西真是太多了!进入政协的大门,我的视野一下子打开,感到有学不完的东西在等着我。说得初等点儿,“政协是干什么的”起码应该知道。看看书上和各种文献是怎么说的,再想想我们的“两会”与西方的“两院”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有一个说法,政协十足的特色就在“不立法,又无权,地位还挺高”,而且政协和人大“一个都不能少”。为什么?真得细细品味。人家都说这是中华文化之高明所在,但高明在哪儿?为什么政协能团结和凝聚这么多志士仁人,使各路精英能团结在振兴中华的国家大一统的最高理念下,为了中华民族的富强和未来而苦苦求索?这些问题当初对我绝不亚于“哥德巴赫猜想”,高深、奇特,令我难以毫不关注就匆匆而过。
   什么是政协的三大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短短12个字内涵是什么?什么叫协商,怎样监督,参政议政意味着什么?什么是政协委员的七条权利和五项义务?在一本有606页的政协发的辅导书中说得非常详尽,我都一一仔细阅读过。然而我确信,这只是些条条,更深的内涵得自己去学习、去理解,得“摸着石头过河”,在干中学,才能逐步学懂。政协参政议政的途径通常有七个方面:大会发言、写提案、小组发言、专题座谈会发言、调研、视察、做专委会工作。参与这些工作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新鲜问题,需要思考,需要准备,需要发言,需要写文章、写提案,一句话,需要学习。不去摸那“石头”是绝对不可以的,头脑中不武装点也是绝对不行的,这就是干与学的关系。
   在当政协委员的这十年中,我亲身体会到人民政协在我国政治生活中越来越红火。每年春天的“两会”是百姓议政的最高平台,它能聚集所有国人的目光焦点,大多数老百姓对政协的认可度越来越高。我非常认同著名作家、现任全国政协委员的舒乙先生说的,“走遍全世界,也找不到‘政协’这么个事物,除了中国。它绝对是中国的发明。要说‘有中国特色’,政协是最有资格的。 ”
   从大学教师到政协委员,像许多委员一样,我在经历角色转换的过程中深深感到,做一名合格的政协委员不光要有为老百姓呼吁和呐喊的勇气和热情,更要有体察民情、评议时政和“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基本素质和情怀。这种情怀使得你敢于铮铮直言,说话不绕圈子。有了这种情怀,才能凸现委员的自觉意识、主体意识,才能“在其位,谋其政”,才能较好地完成从“荣誉代表”到“民意代表”,从“身份代表”到“利益代表”的角色转换。只要你留心,就会发现身边有很多这样的委员,他们是政协的脊梁,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希望。他们,在令我肃然起敬的同时,也使我能时时感受到榜样的力量,向身边的老委员学习,常使你获得多种启示。  怎么学?这十年我平时工作很忙,有关政协的学习只能放在工作之余,点滴积累,讲求短时高效。因此,抓紧晚上、节假日间隙,甚至乘公交车的时间学习思考,就成了常事。特别是来政协参加会议,听别人讲是最好的学习机会。再忙,只要抓得紧,还是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的。俗话说得好:“功夫不负有心人。”

  政协在学习上给委员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我感到应当充分利用。比如学习委员会组织的各种报告会和知识讲座,各种源源不断寄来的学习文件、简讯、杂志、报纸和政府各部门的资料和报告等。哪怕工作再忙,只要能把课安排好,我都要尽量去听报告,抽出时间浏览收到的各种资料。我体会,很多信息留意一下和不留意可大不一样,政协委员的参政议政水平就在这“留意”之中逐步提高。实际往往用不了多少时间,若当时时间不够,摘出来留作备用,需要时再详细阅读。这些有用的材料在适当的时候说不定就会激发出你发言或写提案的灵感来,跟上网一样,要会搜索对参政议政有用的信息。台湾作家李敖认为,会积累有用的资料是一种本事、是一种高效率的学习。他是积攒有用资料的高手,他的经验很值得学习。
   从干中学就更重要。我是学习委员会委员,同时也参加教文卫体委员会活动。我当委员有一条原则,就是尽可能多地参加政协活动,参加活动是提高自己参政议政水平的最好途径,也是学习的极好场所。近十年来,在各种活动中通过与老委员交谈、聆听能人的发言、向其他委员学习,我真是受益匪浅。比如,我写过一件有关“中小学择校费”的提案,后来看到另一位政协委员写的同类提案,一比较,马上就发现了差距。人家有法律意识,那位委员发现,由于我国《教育法》等法律均没有涉及高中择校费的规定,因此他说,我国高中教育阶段公立学校收取择校费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同时,收取择校费的行为更不能被视为是一种民事合同行为,民事合同必须体现双方当事人协议一致的原则,但收取择校费对缴费一方根本就没有商量的余地,这就会构成某种不公平,更难免造成弊端。人家的提案显然有理有据。这说明今后当委员还真得懂点儿法律,起码得有点儿法律意识!这是我国走向法治国家对政协委员的必然要求。这都是我学习的内容。
   最近几年,网络技术迅速发展,所有的信息咨询,点击瞬间可得。网络这个巨大的媒体给我们的学习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这些年我从网上积攒了大量有利于自己参政议政的资料,并分门别类地作了再次编辑整理,使我想要用时,点击鼠标,顺手即来。比如,2007年“两会”的关键词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而解决民生问题则成了“两会”的“主流话语”,等等。又比如,2007年有委员呼吁增加农民工参政议政的机会,“草根一族认为尊严比钱更重要”,应该有“草根政协委员”,就又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近十年一路走来,年年有令人震撼的新说法、新议题,你怎能不为之感动、怎能不受鼓舞!
   我认为现在对政协委员来说,学习的定义应该有更新、更广的内涵。政协委员应该不仅是某一方面的专家,更应该视野宽阔,有参政议政的高度政治敏感性,还应该擅长文字,知识渊博,说起话来言简意赅,而言辞要切中适度,才能“说了不白说”。每年出席政协全会我都是有备而来,而且九年多来我总是在会前就把提案提交上去。由于平时的学习和积累,在经过分析、筛选、调研后,议题便在我脑中顺理成章了。特别是网络帮我们及时掌握参政议政的各种信息和社情民意,并能同步了解当今我国社会与世界各地情况。网络极大地拓宽了我们的学习领域,也丰富了学习的内容。
   “政协是一所大学校”这句话说得没错。我,一个普通的大学数学教师,本人从未做过任何领导工作,但这些年来,我在多种非数学的会议上做过不同主题的报告或发言,很能吸引听众,赢得好评。我自己最明白,这都是近些年来在政协参政议政过程中学会的,是政协让我走出了“自我”,使我不再仅仅是一个只会搞数学的大学数学教师。
   近十年,我们国家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各方面的变化速度都在提升。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政治上的开明,现代化已清晰可见。社会生活的许多新事物是我们始料不及的,政协、人大也在不断改革完善。比如2007年“两会”期间,据广东省政协大会发言组负责人介绍,2007年省政协全会上,改“上台发言”为“台下举手”发言,变“事先指定发言”为“现场点名发言”。之前由政协向900多名委员群发短信,尽管当时只有30多人报名发言,但到现场开会时,举手者超过了50人,两个半小时内共有19名委员发了言,完全摆脱了过去那种沉闷的形式,大会发言气氛十分热烈。对拖沓、离题的发言,委员们毫不客气地以“喝倒彩”回敬。同样的情况也登陆海南,谈到因为政府工作的不到位给老百姓投资创业、生产生活带来麻烦时,代表和委员们言辞之犀利,语气之尖锐,情绪之激动,真还有几分不顾情面的味道和架势。北京市政协当然也不例外。这说明什么?这当然是我国民主政治进步的体现。政协参政议政是宪法和法律明文赋予的权利。既然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当然也就不能一味唱赞歌,政协委员应当逐步摆脱“政治花瓶”的角色。什么叫肝胆相照?做诤友才叫肝胆相照。而诤友,自然要毫不客气地指出朋友的缺点和错误。和谐要靠加强透明度和有效的监督来保证。
   政协委员的角色肯定会随时代的发展被赋予新的内涵。政协委员的职责不应该仅是每年参加全会,或在全会期间提交几件提案这样简单,闭会期间,政协委员同样可以为民奔走呐喊。只有这样,才能贴近群众,了解社情民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乎时代要求、反映民意的提案,进而达到影响政府公共政策、维护群众现实利益的根本目的。这对政协委员的要求可就高多了,不断地学习和提高就变成了当务之急。而且我确信,政协在今后建设和谐社会还会有发挥作用的更大空间,这就更得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政协也期待创新。如果我们不能与时俱进,不能不断地学习,政协委员恐怕难以履行好自身的权利和义务,难以承担起我们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
   中国是幸运的。改革开放以来,在历史选择的关键时刻,中国领导人能准确地判明前进的方向,坚决地清除前进的障碍,将中国领入正确的航道。作为政协委员的我们也是幸运的。在当今社会大转型、公共行政管理不太成熟、行业协调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就更需要我们政协委员来扮演“协调者、守护者”的角色。政协这样一个非常有中国特色的制度,永远不会过时的。在中国追求人类普世价值和建设制度文明过程中,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事业中,政协委员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作者系北京工业大学应用数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