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我的公司——蒙妮坦国际集团总部和蒙妮坦学院坐落在最繁华的街道上,在这里,员工每周都要一起唱国歌;每月的例会,都要从国家大事说起。每次从内地出差回港,我都会收集当地的报刊并购买一些介绍祖国风土人情的图书资料带给我的学生和公司员工,让他们加深对祖国的了解,感受祖国的文化。只要内地有文艺演出团体到港演出,我都会组织员工去观看,去感受祖国亲情的熏陶。而每当我从政协会议归来,都要给员工介绍政协,介绍北京的巨大变化……这一切,缘自我对祖国的爱,对北京的爱。
我出生在印尼一个华侨家庭,父亲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通晓几国语言。上世纪三十年代,他被派往中国驻印尼的领事馆工作。在我们姐妹兄弟很小的时候,就经常听父亲讲述祖国,讲述家乡的风貌、人情、亲人。父亲临终前留下一封信,信里没有说留下了什么财产,却记载着家乡有哪些亲人。父亲最大的心愿是回到祖国,但是这一愿望至临终前也未能实现。正是在父亲的影响下,我虽然生长在印尼,就学于香港、日本,对祖国并不十分了解,但对祖国却有着隔舍不断的深情。担任政协委员之后,无论是会议,还是参观考察,我都尽可能地多参加,通过各种机会增加对祖国的认识。可以说,我担任政协委员最大的收获,就是对祖国有了更多的了解、更深的爱。
爱祖国,就要尽一份责任。我是从事美容专业的,在这个领域我获得了许多荣誉,但最让我时刻记挂在心的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祖国的同胞姐妹更美,让祖国展现更艳丽的风姿。1987年,我来到北京,开办了这里的第一所美容学校——北京蒙妮坦美发美容学校。蒙妮坦是我在香港创办的一个品牌,我要通过它传递美的理念、美的知识、美的方法。如今,蒙妮坦遍布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学校已有上万名在校生。二十年来,从蒙妮坦走出了多少学生难以计数。二十年间,每当我来到北京,都会感受到首都街头人们精神风貌的新变化。人们更美了,城市也更美了!我感到由衷的欣慰。
传授技艺只能算是师傅,我追求的是更高的境界——我要让我周围的人,我的学生、我公司的员工都能够像我一样,时刻把祖国放在心中,不忘自己的报国之责。我感到,香港的年轻人在东西方文化交织的环境中长大,更需要培养他们的国家荣誉感和对祖国的亲情,对于他们来讲,这比追求个人物质生活的富足重要得多,因为这是个人幸福感的源泉。只有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身上流淌着中华五千年文化和历史的血脉和基因;了解自己的国家,热爱本民族,才能更好地发展个人的事业,才能对社会有所贡献。所以,我每次到内地出差,都会尽量带不同的员工一道来,为的就是争取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感受内地的发展,亲密接触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别是到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我会不失时机地教育员工,香港是东方之珠,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但内地毕竟有许多省份经济还相对落后,那里有下岗女工,有上不起学的孩子,我们有责任帮助他们生活得更好一些。这也激励我把美容美发事业拓展到每一个角落——一方面可以为生活富裕起来的女性带去美的知识和方法,另一方面也可以给生活困难的下岗女工创造就业机会。这不是为了赚钱,更重要的是为国家多做一些贡献——让国家通过行业的蓬勃发展增加税收,让更多下岗人员通过从事美容美发业走上就业岗位。为此,我通过北京市政协提出提案,呼吁支持、规范美容美发行业发展。
我以为,内地妇女就业难,关键在于许多人受教育程度不高,特别是在经济不发达的西部地区。而美容从业者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才能满足人们对美容服务越来越高的要求。美容师除了掌握美容技能,还要学习理论,能读会写,至少应具备高中文化。为此,我与武汉市和广州市的妇联组织合作,在当地开展美容职业教育,每年帮助当地100名女性再就业;在四川、宁夏等地为贫困妇女提供美容培训教育,帮助她们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就业、再就业;与上海市劳动保障局合作,为通过学习具备一定美容技术水准的女性提供就业优惠政策。2007年年初,我通过几次考察,决定与北京慈善协会合作,在北京大兴的女子监狱教授美容课程。此前,我曾带领“国际斯佳美容协会圣迪斯哥中国分会”与香港惩教署合作,举办“更生计划之天生我才必有用”活动,为接受感化的青少年提供进修的机会,从而协助他们重新走进社会。我积极把这项活动推广到内地,一方面可以帮助服刑人员掌握一种技能,今后在社会上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心理上帮助她们,使她们重新树立起信心,更好地融入家庭与社会。
事业发展了,我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慈善事业,尽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帮助更多的人。在2007年的全国“两会”上,我提交了一件关于发展慈善事业的提案。我认为,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还存在贫富差距,要让一切有能力的人努力去帮助贫困的人,为社会和谐发展发挥作用。2007年5月,在上海香格里拉大酒店,我将自己多年收藏的珍贵物品捐出进行公益拍卖,全国400多位美容业领袖、精英热情参与,大家表现出积极的社会责任感,令我十分感动。当天拍卖所得30万元款项,全部捐献给了全国妇联用于公益活动。
在我的拍卖物品中,有一块十分有纪念意义的手表。1966年,我还是一名小理发师,很喜欢手表,看中一块价值两千六百多元的“劳力士”。但当时我每个月的薪水只有120港元。从那时起,我就在心底告诉自己,一定要努力赚钱得到它……就这样,我起早贪黑,六七个月之后终于凭辛苦所得买到了这块劳力士手表。这只意义非凡的手表被一位蒙妮坦学院的院长买到,我希望它能激励更多的人努力奋斗,并回报社会!
( 作者系十届全国政协委员,蒙妮坦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郑明明化妆品有限公司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