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荏苒,又一个五年即将过去了,对于一名政协委员来说,似乎政协的届期已成为其生命历程的特定段落。时至今日,五年来的多少往事,都会引起我们大家的深情的回忆。
五年来,我总是在想,何为政协,何为政协委员,何为政协委员的立场、情怀和使命。作为政协委员,不管是来自何党派、何地区、何职业,都应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和根本利益,代表国家民族的意志和长远利益;作为政协委员,应有“关心国是,情系民生”的襟怀,应秉承“促进科学发展、致力和谐建设”的宗旨,认真参会,积极发言,切实地有所作为;作为北京的政协委员,应特别理解首都的崇高地位和神圣使命。早在汉代,我们的先人就确立了“故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师始”(《汉书·儒林传序》),意谓实施教化自京师做起,京师应为四方的模范。我们由衷地拥护北京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目标,并将之引为己任。北京的政协委员尤其要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和谐文化建设,为维护北京市的文化中心地位贡献力量。
五年来,我作为一名市政协委员,参加过许多次会议、视察、考察、调研,发表过对《政府工作报告》和北京市各项事业发展的许多意见建议,也提交了许多件提案……但是对于一名民主党派地方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来说,担任好市政协委员、市政协副秘书长的特定职责,我将之定位在做好政协和党派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上。政协是党派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重要场所和重要依托,政协的工作目标、工作方式对党派工作有着深刻的导向意义和诸多方面的影响。
五年来,十届市政协的工作历程,是学习贯彻中共十六大精神的过程,是通过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作用,促进北京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同时,也是伴随着中共中央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历程,贯彻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进一步做好人民政协工作的过程。北京市政协在首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担负起了团结各族各界、凝聚民心民智的重大历史使命。
五年来,首都的各民主党派市委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基本职能的工作,在中共北京市委的关怀、重视和支持下,有了加快的发展和突出的建树。党派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工作已经走入了以社会调查为建言基础、以集体研究为主要过程、以组织行为为本质特征的新阶段,每年均以巨大的工作力量投入到调研工作中,形成了数量可观、内容详实的调研报告。正是由于这些年来民主党派的工作方式和水准带有转变意义的提升,才保障了作为政协主要参加单位、主要界别的党派提案、全会上的大会发言及参加政协各项活动中所发表的意见建议的客观性、针对性和可行性。民盟北京市委向十届政协提交了20件党派提案、23件党派大会发言材料。例如,关于北京近郊城市化进程中“农转居”居民再就业对策的建议,关于探索历史文化保护区在保护中发展的新机制新途径的建议,关于完善公共住房保障制度的建议,关于2008年奥运会礼仪实践活动的建议,关于网络文化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建议,关于充分发挥北京文化优势、加快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关于发展北京慈善事业、共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建议,关于积极创造大学生就业环境、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建议。这些提案和大会发言材料,围绕首都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以关注民生、关注教育、关注文化、关注奥运为主要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本党派的主要界别特色。
回顾自己做政协委员的五年,体会颇多,主要有:
一、常树忠言直谏之念
人民政协是实现我们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的重要机构,政协通过协商民主的方式,促进国家重大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政协委员应当把对决策有所裨益的意见反映上来,表达出来,而这些意见理应多是不同的声音、报忧的声音、针砭的声音。为此,就要求委员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力求使自己的提案、信息和发言提高民主性、科学性。
二、常怀感恩戴德之心
扪心静想自己当委员的荣耀以及点滴作为,就因为我是站在巨人的肩上,巨人就是我们的组织、众多的专家、民盟盟员、社会各界朋友和我们的机关干部,我只是代表,我必须要代表好。为能代表好,就要学习,提高观察力、判别力和概括力。反之,削弱以至失去代表性,也就失去了议政的动力、思考的源泉。
三、常发殊途同归之感 政协是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组成的,是一个让委员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政治场所。对同一问题,常常是众说纷纭,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而在同一时代背景下,每个人感受着同一历史条件、历史背景和历史进程,因此又会产生不断交叉,互相接近,所谓殊途同归。参加政协的会议活动,往往会得到委员之间在互相碰撞中的共鸣,这有利于完善、修正各自的认识,使委员的意见趋于客观全面,得以不断深化。能够成为政协委员,对于一个人的人生来说,是一个绝难得到的经历,是一个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机会。多参加政协的工作、活动,多听各家之言,正是一个交流切磋、增进共识、构筑和谐的过程,也是一个政协委员在追求自己主张的民主性科学性的同时,推动执政党和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过程,是一个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夯实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的过程。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十届市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盟北京市委常务副主委,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