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2-15
在本辑发稿前的编委会会议上,一位编委在谈到政协文史资料的特点时说,我们的文史资料是“大历史”的补充,可以是历史事件的背景、一个侧面、一个片断,甚至是一点。本辑《北京文史资料》正是体现了这一特点,在所载25篇文章中,大部分是以个人的经历折射出一段历史。在“共和国脚步”栏目中,徐树滋、刘向勃两位作者对北平解放前后的开国大典的回忆,带我们回到了五十年前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北京中央国际无线电台设立经过》、《我为首次成功攀登珠峰传送信息》两稿通过董兆龙、李长旺两位电信工作者的亲身经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电讯事业的发展;《中国评剧院近五十年发展轨迹》介绍了评剧院在新中国的发展历程。本辑特设“报业话旧”一栏,其中《爱国维新报人彭翼仲先生》介绍了本世纪初的报业先驱彭翼仲先生奋斗的一生和他所主办的《启蒙画报》、《京话日报》、《中华报》。而本栏目中其他四篇则是一组回忆前后仅存在五个月《人民日报》(北平版)和《北京解放报》的文章,为这一短暂的历史瞬间留下了记录?quot;人物春秋“一栏中,介绍了现代美学家邓以蛰先生的生平及其学术成就、陆徵祥在比利时出家当神父的情况,还有出生于北京的台湾作家萧桐极富个性的人生。”我走过的路“一栏中的四篇文章,以作者的亲身经历,让我们领略了四段不同的人生,从中,我们又看到了历史发展的不同片断。”京城寻旧“中收录的《漫谈老北京的桥》、《元大都发掘纪实》、《京西玉河古道考察记》三篇文章,均是作者亲自考察或探访后的记录,如果有可能,您不妨跟随作者的足迹去走一走,看一看,相信一定会有不少收获。1999年8月出版,定价:1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