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委员书库>新书介绍

《北京文史资料》第62辑

时间:2016-12-15

  从本辑起,《北京文史资料》新设了“老照片”栏目。自摄影技术问世以来,照片作为对某个事件、某个人物、某种风物或某种时尚的实录,成为人们了解近现代史、观注百年来人类社会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最直接的证据。今年恰逢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一百周年,本辑刊用了一组题为“一百年前被围困的外国使馆”的老照片,即是反映这一历史事件的珍贵历史镜头。在此,我们郑重地向各界人士发出“老照片”征稿启事,希望大家不吝赐稿。照片内容、时间不限;来稿可一并提供相应的文章,也可仅附简短的文字说明。

  从本辑开始连载的《清朝王公府第》。是冯其利先生继《清代王爷坟》(本刊43、44辑连载)之后的又一部长篇之作。冯先生以一个与共和国同龄的汉族普通职工的身份,致力于对清朝皇室的研究工作。多年来他利用业余时间自费进行了大量采集、调研和实地考察,积累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冯先生对事业的热衷投入和执着追求精神,令人钦佩。相信《清朝王公府第》对历史研究、地方志研究乃至文物、建筑、旅游等诸多方面都具有参考价值。

  本辑“人物春秋”栏目,向读者介绍了几位鲜为人知的人物。柯柏年,是新中国第一代外交家,大革命时期即参加中国共产党。他政治上有独立见解,不随俗不媚上,直言敢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在“文革”结束后就外交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提出了重要建议,而为中央所采纳。傅文郁,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位风云人物,十四五岁即投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有着轰轰烈烈的光荣的青年时代。虽然结婚后即成为传统的中国家庭妇女,但一直保持着顺应历史潮流爱国进步的政治头脑,是北京近现代史上不应被遗忘的一位女革命者。郭可诠,他的一生与祖国的能源工业紧紧相连,是祖国西部大开发的老一辈建设者。虽然在旧中国政治腐败、战乱频仍的恶劣环境下,这一代科技工作者的抱负难以实现,但他们开拓的事业奠定了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他们表现出来的敬业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和发扬的,特别是今天,在祖国“四化”的建设中,在重新涌动的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就更具有现实意义。定价:1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