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全国政协举行视频会议 政协委员杨扬表示 2022年冬奥会必将如期举办 版号:07
新闻单位:北京青年报 委员会: 作者: 时间:2021-03-09 来源:北京青年报
委员发言
昨天上午,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举行视频会议,12位全国政协委员进行大会发言,冬奥会举办、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把握扩大消费的战略基点等,委员们就不同的主题建言献策。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运动员委员会主席杨扬
做好冬奥会相关筹办工作 使命光荣意义重大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运动员委员会主席杨扬表示,2022年北京冬奥会必将如期举办。她建议做好国际方面工作,展示中国成就,讲好中国故事。
杨扬表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我国举办的重大标志性活动,是展示国家形象、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在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成功举办冬奥会将增强全体中华儿女的自豪感,给处于低潮期的奥林匹克带来一束光。做好相关筹办工作,使命光荣,意义重大。
杨扬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做好国际方面工作。国际局势复杂多变,个别国家和人士试图将体育政治化,建议有关部门通过相关渠道对不实之词,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给予有力回击。同时建议进一步争取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各单项体育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支持,加强与各国和地区奥委会的沟通和交流,呼吁国际体育界坚持合作、携手共赢的原则,支持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如期顺利举办。
二是坚持以运动员为中心,科学安全做好防疫工作。北京冬奥组委成立之初就设立了运动员委员会,并一直秉承着以运动员为中心的理念开展工作。在冬奥会防疫计划中,运动员是重点人群,建议针对运动员群体的特殊性,以保证安全为前提,科学制定防疫政策。
三是展示中国成就,讲好中国故事。2008年通过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让世界认识了一个富起来的中国。14年后奥运会再次来到中国,我们将展示怎样的中国给世界?建议有关部门提早谋划,全面准备、系统安排,在冬奥举办之时,让世界更加充分了解新时代的中国。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
扩大消费是我国需要牢牢把握的战略基点之一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表示,国家要建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中,扩大消费是我国需要牢牢把握的战略基点之一。
“当前消费拉动比较乏力,总体消费率不仅长期偏低,而且纵向来看,存在下降趋势,疫情的影响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现象。”刘伟指出,我国扩大消费存在较大空间。在当前特定环境下,扩大消费,更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刘伟介绍,消费乏力从根源上取决于居民收入和居民消费意愿的相对下降。最近10年中国居民消费率低于上一个10年,背后是居民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负担过重。牢牢把握扩大消费的战略基点,需要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着手,既加强需求侧管理,又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中关键是做好针对性的制度安排。
从需求角度促消费,需要针对性做好几方面工作。一是从提升和稳定居民收入方面进行制度改革。包括从促进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改善资源配置,完善税收制度等方面加强制度安排。二是要提升居民消费意愿。居民消费倾向不足,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社会公共服务不充分,居民预防性储蓄过高有关。他建议从完善社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合理调节房价,合理提升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公共服务多个角度,加强制度安排。
从供给角度促消费,刘伟建议要坚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除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堵点,让高质量供给更好匹配居民需求。另一方面,激励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让创新能够引领市场创造需求,从而释放消费潜力,做大市场规模。
民盟中央副主席、自然资源部原副部长曹卫星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提升土地资源保护利用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自然资源部原副部长曹卫星表示,我国的土地资源总量虽多,但是可以高强度开发利用的较为有限,而且区域分布极不平衡,必须走土地资源科学保护和高效利用的新路子。珍惜和用好土地资源,为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曹卫星介绍,当前我国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建设用地开发不够合理,部分超大城市的土地开发强度超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影响可持续发展。建设用地的地均GDP较低,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很大差距。
曹卫星提到,进入新发展阶段,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树立大土地观,实现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耕地保护制度、生态保护制度,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全力提升土地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
他建议,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构建国土空间开发新格局,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控,促进国内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和区域协调发展。实施建设用地减量化行动,统筹控制总量,优化增量,盘活存量。此外,创新土地资源供给与管理方式,促进土地节约高效利用,深化土地供给制度改革,实行以单位产出为导向的土地资源供给方式,着力提升土地利用水平。提高土地资源承载能力,提高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修复水平,提升国内土地资源的承载能力和利用价值。
曹卫星还建议,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重点加强永久基本农田建设,提升耕地产能和综合效益。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郝跃
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郝跃表示,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当今重大科技的突破越来越依靠多学科交叉和多项关键技术的集成。当前我国在工业精密设备、高端半导体芯片、基础工业软件等若干关键领域,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迫切需要完善科技自主创新体系,切实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郝跃提到,面对我国“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发展的迫切要求,科技工作者要更加注重自主创新,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这既需要长期厚重的知识积累,也需要科学家们瞬间的灵感爆发;既需要对基础研究长期稳定的支持,久久为功,也需要聚焦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突出重点;既需要自由探索,也需要从源头和底层为长远战略目标提供支撑,整合优化科技要素配置,开展高质量协同攻关。
“十四五”期间,对于事关国家长远竞争力的核心关键领域,要全面加强科技创新部署,面向长远目标,形成系统性的布局和前瞻性的储备技术。迫切需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整合优势资源,通过国家实验室等重大科学平台,有力有序推进创新攻关的揭榜挂帅体制机制,集中力量实现“从0到1”的重大突破,着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郝跃表示,要创新科技投融资体系,企业和社会资本投入方式灵活,可以和国家科技投入互为补充,最大程度激发创新的活力。目前我国企业对短期无法获利的前沿研究和存在不确定性的未来技术投入热情还普遍不足,需要在增强原始创新能力上下功夫,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对接,疏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的融通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