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落地落实落细 版号:9
新闻单位:人民政协报 委员会: 作者:黄宝荣 时间:2020-09-30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学校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
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头脑。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每一门课的教学之中。如创新“课前爱国教育五分钟”“爱国故事小宣讲”等形式,组织开展“教学能手”“教学名师”巡讲交流活动。对各级各类学校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指导开发校本课程教材,构建爱国主义教育特色课程体系。丰富和优化各级各类学校课程资源,大力开发爱国主义教育微课、微视频,开发体现爱国主义教育要求的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戏剧作品。
深化思政课创新,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广泛组织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大中小学的党组织、共青团、少先队、学生社团等团队组织的教育功能,把爱国主义内容融入党日团日、主题班会、班队会以及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之中,多层次、全维度培育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少先队员和共青团员珍惜爱护团、队标志标识。
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贯通文明校园创建,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组织中小学生参观纪念馆、展览馆、博物馆,参加军事训练、冬令营夏令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学雷锋志愿服务、创新创业、公益活动等。在学校开展爱国主义主题影片“校园放映日”和“中小学生国防教育八个一”活动,扎实推进“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建好用好乡村学校少年宫,丰富拓展爱国主义教育校外实践领域。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社会实践课的重要活动场所,利用中华民族传统节庆日、国家公祭日、抗战胜利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积极开展祭奠、宣誓、主题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感悟往昔峥嵘岁月,珍惜今日幸福生活,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在劳动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品质,形成尊重劳动者、关爱创造者、崇尚奋斗者的时代风尚。
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载体
弘扬传承红色基因。运用红色资源,建好用好红色教育基地,充分发挥党校平台作用,传承好红色基因,传播好红色文化,讲好党的故事、红军故事、长征故事等。提炼、宣传、弘扬红色精神,滋养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内涵。
推动重要仪式礼仪规范化常态化。认真贯彻执行国旗法、国徽法、国歌法,学习宣传基本知识和国旗升挂、国徽使用、国歌奏唱礼仪。中小学广泛开展“同升国旗,同唱国歌”活动,要求中小学升国旗、唱国歌规范化、仪式化,严格中小学升挂国旗制度,开展向国旗敬礼、国旗下宣誓、国旗下演讲等活动。用好校园报刊广播影视等媒体,宣传国旗升挂、国徽使用、国歌奏唱礼仪,在升国旗仪式、入团入队入学毕业仪式中强化国家意识和集体观念。
运用重大纪念活动凝聚奋进力量。充分运用“七一”党的生日、“八一”建军节等时间节点,广泛运用歌咏比赛、征文大赛、军地联欢、书画展览、评选表彰等形式,唱响共产党好、人民军队好的主旋律。在国庆节期间,广泛组织开展“我和我的祖国”系列主题活动,策划举办主题宣讲、大合唱、共和国故事汇、快闪等活动,在重大节日和纪念日举行公祭仪式、瞻仰纪念碑、祭扫烈士墓等,开展“铭记历史、振兴中华”主题演讲、主题党团队日、烈士亲属慰问等活动,激发爱国热情、凝聚奋进力量。
在重点节日活动中涵育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深化拓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利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重要传统节日,开展富有价值内涵的民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我们的中国梦”主题活动,充分展示新时代传统节日新气象,激发广大师生爱国主义热情。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增强壮美山河、重大工程的教育功能。在青少年中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改革开放史教育,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等“四大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全面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进一步加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道德建设、文化创造和生产生活,融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过程。加强青少年优秀读物推介工作。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成长阶段青少年的需求特点,推出一批精品儿童读物、教辅读物,定期举办“精品爱国主义题材读物”书香校园送书活动,让广大青少年自觉接受爱家乡爱祖国的熏陶。
坚持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共育
强化典型引导。深入挖掘和宣传国家功勋模范人物、先进典型的突出事迹,以及在抗疫救灾等重大事件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和事迹,推动各类先进人物进校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结合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网络文化等载体形成工作常态化。组织动员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和时代楷模、最美人物、军人民警、抗疫医护人员、救灾消防人员等到青少年中讲述亲身经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强化家校协作。持续开展家庭教育主题宣传活动,宣传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推广使用家庭教育指导手册。统筹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访、家长开放日、亲子实践活动、家校网络交流平台等家校沟通机制,引导家长支持配合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和爱国主义教育等工作,关注孩子思想状况和品德成长,教育引导孩子把爱国和爱家统一起来,从小培养家国情怀。
强化部门联动。各级教育部门要主动联系本区域宣传、综治、公安、司法、民政、文化、卫生健康、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部门和组织,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搭建社会育人平台,实现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进一步净化校园周边环境,营造学生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