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 北京日报
一直以来,“医疗健康”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两会期间,委员们聚焦民生医疗领域,为我国医疗行业发展与公众生命健康,积极建言献策。
王宁利委员:
建议眼科手术减少使用一次性耗材
“‘双碳’目标下,能源问题被广泛关注,但在医疗领域,手术中的一次性耗材所产生的碳排放却被忽视了。”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主任王宁利在采访时表示,建议眼科手术减少使用一次性耗材。
“全国眼科一年可能会做八九百万例手术,手术中使用的一次性耗材太多了。”王宁利表示,经过团队的数据推算,1台白内障手术产生的碳排放相当于一辆燃油汽车行驶325公里。上述情况已经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等机构的关注,亚太眼科学会也针对耗材使用成立了相关部门。
“从眼科做起,在碳排放方面做出贡献。”王宁利说,这是一个探索性的提案,而哪些材料可以替代,哪些不可以替代,哪些可以减少,哪些不能减少,还需要科学的估算。
此外,王宁利还建议,把眼科检查纳入慢病防控体系,由医保基金支付费用,每年针对危险人群做一次检查。如,近视600度以上人群、新生儿、50岁以上老人以及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等都属于危险人群。
“眼健康很重要,没有眼健康就没有大健康。除了丧失生命,没有比丧失视力更可怕的事情。”王宁利说,日常生活中,只有得病了大家才会去检查眼睛,但是这时可能已经失去了治疗机会。
“眼底一张照,眼病早知道。”王宁利表示,一张眼底照可以发现80%的眼病,而且这80%中80%的疾病是可以早防早治早控的。“从成本效益的分析来看,这是一个少投入高产出的领域。”
王广发委员:
建议门诊和住院患者医保报销项目和比例均等化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会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广发提交了一份关于完善相关配套体系机制建设助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王广发经过调研发现,目前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上缺乏配套的体制机制的支持。首先,价格体系缺乏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持与推动。目前一些医疗服务价格未科学考虑技术含量、技术风险及时间人力消耗因素,定价不合理。其次,新技术新疗法收费难、报销难。许多已上市多年的成熟新技术、新疗法,多数地方长期没有物价条目,医保也不给报销,造成人民群众无法及时享受到现代科技带来的疾病诊疗效果的改善,也影响了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同时,原创性的临床新技术缺乏启动和激励机制。他还提及,传染科学科建设举步维艰。此外,某些报销规则人为造成医疗资源的不恰当使用。
王广发提出五点具体建议:加快理顺医疗服务价格的步伐,尽快使价格与价值一致。充分调研不同科室、不同专业门诊就医和住院医事服务的成本差异,逐步实现差异化挂号和医事服务收费;梳理收费项目,科学、客观测算成本,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收费严重偏离成本的项目要尽快梳理,过高的要降下来,过低的要升上去。
其二,从价格和医保报销政策上鼓励成熟新技术、新疗法引进和开展,要加快这些新技术价格审批,并尽可能纳入医保报销,严禁对新技术的开展和引进设置人为障碍。
其三,加强对医务人员主导的原创性临床新技术支持力度。由中央政府设立原创性医疗新技术专项发展基金,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评审和资金管理,对确实具有原创性的临床新技术进行研发和临床研究予以资金支持。
其四,传染病救治体系应纳入国家公共卫生体系,由中央和地方政府承担主要人员、设施成本,同时适度提高传染病诊疗的服务价格,提高部分由医保承担,避免增加患者负担。
其五,门诊和住院患者医保报销项目和比例均等化。
王一书委员:
将肥胖防治作为健康管理重要内容
“肥胖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小汤山医院综合内科副主任王一书建议,将超重和肥胖防治作为健康管理重要内容,在医院建立多学科合作诊室,对肥胖人群进行多学科诊疗。
王一书介绍,研究表明,肥胖与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疾病均密不可分。预计到2030年,中国成人肥胖合并患病率将达到65.3%,肥胖相关的经济负担将达到4180亿元,约占全国医疗费用总额的22%。
基于上述情况,她建议,将肥胖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由卫生行政相关部门牵头制定系统化的诊疗防治方案或指南、临床路径、健康管理指南,规范诊疗行为,统一诊疗路径,对于肥胖人群进行多学科诊疗。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监测体重,才能早期发现问题早期干预,避免发展成疾病。”王一书建议,考虑把健康体检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根据年龄规定体检频次。对于在健康体检时筛查出来的超重和肥胖人群,要进行统一的科学规范化指导,全程生活方式干预,定期随访,真正做到预防为主,助力健康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