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2-20 来源:新京报 中国网 大会简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我国将建成文化强国。这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来,党中央首次明确了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
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北京未来应如何发展文化产业,多位委员从完善“互联网+文化”的新消费生态体系、集中统筹文化产业内容输出、运用新媒体助力发展等方面,为推动首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张凌云
完善“互联网+文化”的新消费生态体系
从目前城乡居民文化需求快速增长的趋势看,文化领域供给短缺的矛盾、文化消费结构升级的压力仍比较突出。为更好地推动文化消费提质扩容,增强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建议切实完善文化市场监管体制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加大文化产业投资力度,鼓励文化企业推进股权融资、并购重组、海外投资,壮大经营主体。此外,还要加快推动文化企业走出去,特别是支持数字文化产业的海外拓展,鼓励和引导数字文化企业进行海外产品研发推广。
黄永光
集中统筹文化产业内容输出
细分受众精准投放
北京文化资源丰富、博大精深,应集中统筹,把国家需要的观点和概念,通过创意变为具体的场景、故事和产品;另外,北京电广传媒实力强大,可以通过加强和境外媒体的合作,进入国际主流传播平台,放大北京形象和北京声音的国际影响力。建议一是善用新技术,改进海外推广模式;二是在做文化输出时,把受众高度细分,实现内容精准投放;三是带头成立基金集中统筹,结合政府资源和商业资源,配合新技术,孵化和培育不同层面的KOL,针对不同对象各司其责,产生协同效应。
何超琼
京港澳携手促进中华文化宣传推广
京港澳三地要携手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宣传推广,更好地发挥北京历史文化“金名片”作用。要注重吸引更多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参与进来,增强文化自信。京港、京澳、京台要在发挥既有合作平台作用的基础上,聚焦文化产业创新、网络视听等,积极打造新的交往平台,更好地引导京港澳台年轻人增进交流。
张兆旗
统筹规划,运用新媒体助力文化产业发展
生态文化、历史遗存、红色文化、近代工业遗址和时尚冰雪休闲文化是推动西部永定河文化带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建议统筹规划,以产业发展为引领,打破区域格局,突破碎片化发展模式,走多元业态融合发展之路;把文化品牌作为知识产权授权融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文化产业发展社会资本的投融资制度和政策;运用新媒体助力文化产业发展,做好营销模式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