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2-09 来源:大会简报
高标准推进“两区”建设,是中央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赋予北京的重大机遇和责任,“两区”建设业已成为北京自贸区国际商务、高端产业、创新科技三个片区及大兴机场当前的重点工作之一。
在北京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多位政协委员为高标准推进“两区”建设和首都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萧有茂 北京市政协委员
为更好地助力“两区”建设和首都高质量发展,建议一是凝聚共识,强化对“两区”建设和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学习和宣传;二是汇聚力量,增强深化改革的集成效应;三是法治保障,加快“两区”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法规制度建设。
孙子强 北京市政协委员
“两区”建设要重质,更不能忽视量。只有吸引更多高科技企业和人才落地,才能真正实现“两区”高质量发展,因此对“两区”建设的负面影响要认真评估,尤其是写字楼工厂租金、土地、住房等的高成本严重制约高科技企业和人才落地,子女教育、老人养护等软环境也需要保障和提升。
闵丽华 北京市政协委员
北京正大力推动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建议发挥京港两地独特优势,将打造“京港中关村高新科技园”纳入“两区”建设规划,推动新兴战略产业的基础研究、科技研发、技术攻关、专利交易、市场转化及生产,助力北京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形成北京区域合作、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凝聚北京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苏宏 北京市政协委员
“十四五”时期,北京市推进“两区”建设亟需引进一批相关领域重要国际头部企业、业内有一定影响力企业和GaWC(全球化与世界级城市研究网络)来京投资发展,推动一批突破性、带动性强的项目落地。为此,应探索建立市场化招商引资奖励机制,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和创造新需求。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通过创新驱动和高质量供给,升级传统需求,培育新兴需求,激发潜在需求,进一步夯实和做强内需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