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3-14 来源:南方都市报
我们来到政协这个平台上,发表意见最终是为了求同,形成共识。明白了这一点,提倡热烈而不对立的讨论,开展真诚而不敷衍的交流,鼓励尖锐而不极端的批评,这几点就容易做到。——— 吉林
今年的全国两会,在31位地方政协主席中,有8位连任。其中,包括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主席吉林。
曾作为中央巡视组一员,有着法律专业背景的吉林,有过两次巡视工作经历。近日,吉林接受南都专访时表示,在政协领导岗位上,这段巡视工作经历有助于自己更好地认识把握“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在巡视过程中,“深感巡视别人,就是教育自己”。
谈及新时代政协委员如何更好地履职一事,吉林称,要鼓励委员们多说,追求“说得好”、“说得准”、“说得对”。政协是一个表达意见的重要平台,委员要做到前面三点,就不会“白说”;一次不行,就多说几次。
谈委员组成住京委员很多为专家教授
南都:新一届政协委员开始走上政协舞台参政议政,你认为委员应如何履职才算合格?
吉林:政协委员本身应该做到热情、真诚,求同、有度。作为政协组织和机关,在这方面要为新委员履职提供服务,打好思想基础,加强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
奠定制度基础,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这次全国政协会议要修改政协章程,很多具体内容和制度将随之调整,这也是一个机遇。另外,要加强委员之间的联络和联谊,增进了解,打下情感基础。
今年北京市推荐提名的全国政协委员有139名,相比其他省份和直辖市,算是比较高的一个数字。委员推荐提名的标准全国都一样,北京之所以产生较多,是因为一些中央单位都在北京,这些单位工作人员党的关系也在北京,因此从北京提名的全国政协委员就比较多,这也成为北京一大特色。例如,教育部隶属高校,行政上不归北京管,但他们党的关系在北京,就从北京推荐,使得住京全国政协委员很多都是专家、教授。
如今,北京市政协更多是在研究如何加强市政协、市委统战部与这些全国政协委员的日常联络,发挥他们的作用。例如,定期向他们通报北京市情况,邀请他们以适当方式进行考察,让他们一起参加履职活动等。
南都:你曾多次提到,协商过程中要“提倡热烈而不对立的讨论,开展真诚而不敷衍的交流,鼓励尖锐而不极端的批评”,你觉得在协商中如何把握好尺度,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大公约数?
吉林:之前邀请几个大中学生观摩市政协会议,他们也提到这个问题,说我这个要求挺高的。我觉得,这是基本方向和定位问题,委员只要把握住就行了。我们来到政协这个平台上,发表意见最终是为了求同,形成共识。明白了这一点,提倡热烈而不对立的讨论,开展真诚而不敷衍的交流,鼓励尖锐而不极端的批评,这几点就容易做到。
谈履职建言要和党委政府决策紧密结合
南都:你认为,委员该如何把建言建在需要时,议政议到点子上,监督监在关键处?
吉林:这是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多年履职的经验总结。我们政协有本刊物,上面也会有各种委员的建议,我平时也老想这个问题。例如,党委政府没研究这个问题和党委政府正研究这个问题,委员的建言献策被采纳的几率可不一样。如果这个问题党委政府正在研究,委员的提案交上去了,是会引起高度重视的,很容易推动和影响决策。因此,政协委员协商和建言一定要和党委政府的决策紧密结合在一起。
每年,北京市政协都会有一个年度协商计划,主要解决协商工作更有规范性和计划性。同时也是为了和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重点工作能结合在一起。这个计划是在党委领导下,党委和政府、政协一起做的,不是单纯的政协计划。
南都:监督式调研,是近年明确提出来的概念,北京市政协做得怎样?
吉林:2015年全国性的第一次监督性调研是在北京进行的,当时我也陪同参加了,选取的都是那些有问题要解决,但长期没得到解决的事。我们调研的目的就是督促问题解决。一般调研更多是发现问题,但监督性调研是带着问题去调研,更多是一种监督。
今年年度协商计划重点协商议题有10个,其中1个是专门监督性议题,即围绕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将在下半年进行。政协履职功能是多样的,监督有协商,也有建言。一直以来,“监督”一词体现在市政协各项履职中,现在更强调突出监督内容。
南都:今年北京市政协向委员发出了“两带来”的倡议,即每次全体会议至少带来一件提案、一篇社情民意信息。这是首次尝试?
吉林:对,这是北京首次尝试,效果不错。今年是届首之年新委员多,1月15日发出的倡议,一个礼拜后就收到了1000多件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也有数百件。我们鼓励大家平时就留心社会,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建议,这是集中式利用政协履职的最高形式。
南都:你常说委员走近媒体也是一种履职方式,如何让委员面对镜头敢讲话、讲真话?政协如何鼓励委员多讲、多说?
吉林:北京市政协的宣传工作不是简简单单宣传,更多是一种履职,通过媒体可以表达自己意见,了解社会各方面的诉求。在媒体平台上,不仅仅是一方说或一方听,要能够产生互动。
在鼓励委员积极发言方面,北京市政协的方式是“变着法开会”。北京有全会、大会发言,都是全体委员参加的,同时还有2个专题座谈会、5个联组讨论会等。在五六天时间,委员要开各种形式、各种题目的会议,这些都是为了让委员有更多场合来表达自己的意见。而在这里,委员的意见是可以直接传到决策层的。每次这种会议,我们都会安排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到场听取大家意见。
今年北京两会我们作了一个数据统计,在北京市政协会议上,涵盖各种大会小会,委员发言共计2100多次,平均每个委员发言三次。我们很看重这个大数据,这能让我们更了解政协履职工作做得如何。
谈巡视工作巡视别人就是教育自己
南都:北京市政协从制度上如何保证委员“说了不白说”?
吉林:政协不是一个追求“说了算”的地方,但政协是一个表达意见的重要平台,委员要追求“说得好”、“说得准”、“说得对”,做到前面三点,就不会“白说”;一次不行,就多说几次。
如何从体制和机制上保证委员履职,要有一个完整的反馈环节。提案提出来了,采不采纳要告知委员,协商意见也一样,整个协商要形成一个闭环。从问题提出、列入计划、组织实施、提出协商意见、如何落实,北京市政协都会有一个反馈。观念上,我们也要跟委员讲清楚,不是我们提出来的提案就一定都能采纳,委员也要有个心理准备。
南都:雄安新区成立后,北京未来将如何推动其发展?
吉林:北京市政协已经组织了委员们到雄安新区考察,新区规划已经获得中央通过。北京市政协也在加强与河北省政协的联系,对建设的理念、过程、前景,大家都十分关注和期待。
北京市政协委员很多都根据本职工作,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例如,在雄安新区规划和建设中,如何使之成为中国城市发展建设管理的一个标杆,避免出现城市病。如何从根本上依靠科技创新,成为中国转型发展的“领头羊”,真正起到带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等。
南都:连任新一届地方政协主席,有过法律专业背景的你,十八大后曾作为中央巡视组组长,先后巡视过浙江和环保部。你怎么看待那段巡视经历?
吉林:这个问题用两句话来概括吧。一句话是,巡视别人,教育自己;第二句话是,在政协领导岗位上,这段经历有助于自己更好地认识把握“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