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政协工作 > 北京政协

[全国两会]王欢委员:迎来政协履职的“2.0版”

时间:2018-03-04   来源:人民政协报

  基础教育是教育的基础。然而多年来,全国政协委员中来自基础教育领域的委员寥寥。而在新任全国政协委员名单中,教育界别一个明显的变化是:来自一线的校长增多,力量壮大。采访发现,当前委员们正在积极备战,要把基础教育一线最关切的问题带到两会。——编者

  委员名片

  王欢,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东城区史家教育集团校长,曾担任党的十八大代表,第十一、十二届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东城区人大代表,北京市第一届“名校长工作室”研究员,北京市东城区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

  一身精致的职业装,永远有型的发束,一双闪亮有神的大眼睛和远远就能听见的爽朗笑声……这些特质,很容易让不同场合的人们在较短时间内记住她的名字。然而,谈起关乎教育发展的大事,王欢语言犀利,且直言不讳。

  对于王欢而言,在政协履职的道路上,也是一名有10年资历的“老兵”。从2010年起,王欢连续担任北京市第十一、十二届政协委员。作为来自一线的委员,她的发言,三句话离不开“人”———为老师们的发展争取空间,为孩子的身心健康积极出谋划策。

  “多少年来,班主任工作十分辛劳,但是在职称评定中没有专门渠道,如果通过学科渠道进行职称评定,小学班主任又很难从庞大繁杂的班主任工作中抽身……”在2017年,最后一次参加北京市政协十二届五次全会小组讨论时,谈起这个问题,一向爽朗的王欢,双眉紧锁,一脸严肃。她特别想在任期内的最后一次会上,为广大班主任打开职称评定的渠道。而这个话题也迅速引起同行委员们的热议,“作为校长,咱就要切实反应老师们最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王欢说。

  10年北京市政协履职的经历,以及作为党代表参加中共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经历,让王欢有了不一样的视野。“作为校长,除了教育,还要了解工作之外的事。所以,我下决心,一定让我的学生们从小就要有开阔的视野,从小就要有见识、有胸怀、有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多年来的经历,王欢将参政议政过程的见闻和收获,及时转化成学校的教育资源,让孩子们的学习“扎根生活,心系社会”。为此,学校多年来一直积极推行北京市“雏鹰建言”和“模拟政协”活动,设计开发了系列综合实践学科,让学生基于生活去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最终在实践中落地。截至目前,学生基于生活实际所提交的“提案”达上千份。让王欢欣慰的是,有一位六年级的学生针对生活中的“留守老人”现象,而做了一系列调查,并专门针对老年人的身体特点设计了“智能助力避障拐杖”“夜晚老年鞋”“多功能老人药柜”等生活设备的创意,体现了孩子们心系社会的责任和担当。

  谈及工作,认识王欢的人都说她是一个“工作起来忘了自己”的“工作狂”。从早上7点前进校,到晚上10点多离开。期间几乎不停地在说话、开会、会客,有时还会将校长作为一种资源去鼓励不同的孩子。这个时间表差不多是王欢的工作常态。然而,对她而言,这是校长应有的使命和责任。“但是,学校的发展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我们设计发挥好每一个人的能动力!”为了调动集体的积极性,王欢在教育集团内推行了教育治理模式的探索,进一步聚集资源,转变一元管理的方式为多元共治,着力建设一个以理念共识、机制协同、资源整合为行动基点,使运行模式从外部推动型转变为内在驱动型,让全体教师由被动应变者成为主动谋变者的教师领导型治理结构。这种平行式、分布式、参与式的学校治理结构的实质是构建改革的“动力群”、激活发展的“群动力”,在“聚”与“变”的密切交互中,推动集团一体化建设、均衡化发展。

  谈及今年全国两会的提案,王欢表示,她将重点围绕师生的身心健康、减轻学生负担等问题持续性地推进。其中,有些问题在北京市政协会上也已进行过呼吁,她想持续研究跟进。“在这个更广阔的平台上,希望有机会跟着学习,多做调研,让发现的问题能有效落地。”

  谈及对“全国政协委员”这几个字的认识和期待,王欢告诉记者,2013年,她刚到史家小学后不久,写了一本教育书籍《永远的新校长》。因为,她觉得教育无止境,总会面临新问题、遇到新情况。虽然从北京市政协委员到全国政协委员,王欢已有10年的履职经验,但在王欢看来,不论何时,在政协委员履职的道路上,都要永怀那份初心,做永远的“新委员”———永葆激情,不忘初心,履职尽责,不负重托,心怀广大教师的幸福,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基。

党政机关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委员会办公厅©版权所有
  •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临镜路6号院(路线图
  • 邮政编码:101166
  • 电话:55569696
  • 官方微信号

    官方微信号

  • 官方抖音号

    官方抖音号

  • 官方快手号

    官方快手号

  • 官方北京号

    官方北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