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政协工作 > 全国政协

让“非遗”活下去、火起来——内蒙古自治区政协专题协商建言非遗保护传承和利用

时间:2019-12-02   来源:人民政协报

  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学、浩如烟海的传统音乐、瑰丽多姿的传统舞蹈、巧夺天工的传统技艺……在绵延的历史长河中,生活在内蒙古这片热土上的各民族共同创造了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调研期间,在赤峰博物馆观看了《格萨(斯)尔》说唱展示,并为这个非遗项目点赞。

  而自治区政协也将年度月协商议题确定为“加强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并于近期组织了一场高质量、多维度的协商座谈,自治区党政部门负责人与政协委员、智库专家成员、非遗传承人代表共话非遗保护之路,共商传承发展之策。

  “希望各部门对委员们提出的意见建议高度重视,不能马上解决的带回去进一步研究商讨,我们的协商决不能轰轰烈烈开个会就敷衍了事,要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自治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魏军开宗明义。

  王秋才委员直言:“各地非遗管理工作职责由群艺馆、文化馆或文物管理所承担,工作人员多为兼职,而非遗的调查、认定、申报等工作量大,更是一项技术性、学术性要求较强的工作,机构不健全、人员编制不足导致了非遗挖掘整理和研究工作严重滞后。”

  自治区党委编办副主任翟瑛珺回应,内蒙古自治区目前已形成了非遗保护职能区市县三级管理体系,但受限于机构改革的刚性原则和自治区编制先天不足的影响,确实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下一步,编办将会同文旅厅赴基层开展联合调研,进一步摸清底数、做好评估,借助事业单位改革契机,整合一些小而散的机构,配好配强非遗工作从业人员”。

  “想要让非遗活下去,需建立完善三个机制:传承机制、管理机制和保障机制。”全国政协委员、自治区政协常委吉平给出具体建议,建立非遗数据库、探索实行由主管部门认定和民主推荐相结合的“双轨制”认定方式、加强对非遗传承项目和传承人动态管理、建立传承人保护基金。

  “非遗想要活得好,还要在传承的思路、方法和手段上有新‘道道’。”在董立新委员看来,市场对非遗传承保护的重要性至关重要。一要把非遗保护由消耗社会资源的消费性文化事业转变为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的产业;二要把由政府出资保护非遗转变为资金来源多元化;三要把非遗保护由过去的维持和展示转变为社会需求。

  自治区政协智库专家成员、内蒙古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院长杨玉成长期致力于研究如何将非遗保护传承工作贯穿到教育当中。他建议,建立文化部门与教育部门非遗保护联动机制,选择有条件的中小学建立非遗传承教育基地,在高校建立非遗专项传承与研究基地,让学校成为地方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平台。

  “请政协放心,请委员放心,我们将积极采纳、落实好委员们的意见建议,以此次协商座谈为契机,下更大的决心、花更大的气力抓好我区非遗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石墨代表政府现场回应。

  “为什么要保护非遗,比保护非遗本身更重要,这也是我们今天选择这个议题来协商的原因。”负责牵头课题的全国政协委员、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郑福田强调,要在厘清非遗家底的基础上,深入发掘其文化底蕴,打好文化创意牌、非遗品牌和非遗旅游融合牌,让游客对内蒙古的印象不仅止于无垠草原、广袤沙漠、成群的牛羊与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安达(兄弟)”,更要让我们北疆的无形宝藏在其内心深处产生情感的共鸣、留下记忆的烙印。

党政机关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委员会办公厅©版权所有
  •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临镜路6号院(路线图
  • 邮政编码:101166
  • 电话:55569696
  • 官方微信号

    官方微信号

  • 官方抖音号

    官方抖音号

  • 官方快手号

    官方快手号

  • 官方北京号

    官方北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