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政协工作 > 各区政协

变“短板”为“长板” 北京市石景山区政协创新民主监督工作综述

时间:2018-01-12   来源:人民政协报

  原标题:变“短板”为“长板” 北京市石景山区政协创新民主监督工作综述

  党的十九大报告为人民政协发挥民主监督作用指明了方向,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意见》对民主监督提出了明确要求,这给了他们创新的底气和动力。“加强民主监督一定要成为石景山的特色。”这是石景山区委书记牛青山的话,而今,石景山区政协正努力把“短板”变为“长板”。

  2017年最后一个月,北京市石景山区政协完成了一份自评报告———对自身民主监督工作改革的情况进行自评。这份沉甸甸的报告,字里行间闪烁着创新的火花,彰显着协商民主的精神,让每个参与这项工作的人都有一种成就感。

  持续3年,监督对象包括区财政局等18个党政部门,向区委提出42条工作建议,大部分被采纳。如果仅从报告中这几个简单的数字,还不足以感受石景山区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亮点。民主监督是人民政协三大职能的短板,它要监督什么?怎么监督?长期以来,这些问题并没有清晰的答案。党的十九大报告为人民政协发挥民主监督作用指明了方向,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意见》对民主监督提出了明确要求,这给了他们创新的底气和动力。“加强民主监督一定要成为石景山的特色。”这是石景山区委书记牛青山的话,而今,石景山区政协正努力把“短板”变为“长板”。

  政协的监督是“软”监督,这是由政协的性质定位决定的,它的“软”,在于合法依章、理性有度,但是,它能发挥的作用一点也不“软”。三年来,石景山区政协从制定试行办法、完善相应程序到促进成果转化,监督工作越来越规范,也越来越有影响力。如何在“软监督”中发挥“硬作用”,他们给出了自己的解答。

  “有位”且“有据”

  加强政协民主监督,是石景山区转型发展的现实需求,从一开始,政协的民主监督就被纳入石景山区党委整体工作布局进行考量。

  时光回溯到三年前,2015年1月,在石景山区政协全会的闭幕式上,区委书记牛青山对区政协开展民主监督提出了明确要求。紧接着,他又带领区委班子相关负责同志到政协调研座谈,再次强调政协开展民主监督的重要性。牛青山说:“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都是‘一线’,从来就没有‘二线’。这些年,我们一直坚持在重大任务面前区四套班子齐抓共管,今后,我们还要始终坚持四套班子一齐上、‘四个轮子’一起转。”

  首钢搬迁后,石景山区进入高端绿色发展的新阶段,面临各种风险和挑战,“四个轮子”一个也不能少。因此,2015年区政协第一次就民主监督工作召开的动员会,牛青山就专门参会并作部署,接下来两年的动员会也都有区委领导参加,区政协形成的民主评议报告还要上区委常委会,这已形成制度。

  政协不是国家权力机关,开展监督靠的不是强制约束力,而是政治影响力。对此,区政协有清晰的认识,区政协主席吴克瑞说,“政协的民主监督不同于党政部门的自我监督,也不同于社会群众的自发监督,这种‘软’监督要取得效果,就需要在实践中把握好监督的定位,积聚正能量。”

  把握好定位,就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监督到点子上,决不能越位或跑偏。为此,区政协坚持围绕区委、区政府“治乱疏解促提升”、“八个高端体系”建设、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等中心工作做文章。由政协每年先拟定被监督评议部门名单,报区委审定,并依托职能对口的专委会成立6个民主评议小组,吸纳有专长的委员和党派成员参加,监督的内容主要是党政部门落实方针政策、推动中心工作、作风建设等情况。被监督评议部门的一把手都会参加区政协的上述动员会,区政协要与这些部门详细沟通情况,听取情况汇报,商讨监督方案,力求做到监督“有位”且“有据”。

  政协的民主监督是一种协商式监督,相较于一般涉权力部门的监督,它的位置超脱,因而有更高更宽阔的视野,触角能延伸到社会方方面面。每年,区政协各评议小组不仅要听取被监督部门工作汇报,列席相关会议,还要开展问卷调查,组织视察、调研,进行座谈,到基层单位明察暗访,这种既直达党政部门,又深入社会“神经末梢”的监督,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2015年,区政协经济和科技委员会成立的评议小组负责对区财政局进行监督评议。区政协经科委发放了54份调查问卷,并与区财政局从一把手到普通干部等多人一一面谈。“本单位落实区委、区政府主要工作任务的情况怎么样?”“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怎么样?”……面谈往往是以这样的问题开始的,刚开始,小组的委员们心里都没底,担心对方不配合,没想到进行得很顺利。有人在面谈时告诉他们,政协这种监督不带权力色彩,让他们很放松,愿意谈些心里话。

  2017年,区政协提案委成立的评议小组负责对苹果园街道进行监督评议。这一年,苹果园街道面临“拆违治乱”的任务,大量私搭乱建的建筑存在很大安全隐患,而由于建设时间久、历史遗留问题多,拆起来并不容易,为此,街道出动了“老街坊”劝导队上门做工作。为了监督街道执行任务的情况,评议小组跟社区居委会、居民、片警、老街坊们进行了广泛交流,倾听他们的反映。“座谈的时候,街道21个居委会都来了,讲了很多真实情况,大家对政协还是挺信任的。”小组负责人说。

  从这些点点滴滴中可以看出,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很较真,但较真不是为了挑毛病、出难题,而是为了从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找准症结所在,对症下药提出解决办法。“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能在单位内部解决的具体问题,评议小组直接向领导班子反映,争取内部解决,本单位解决不了的综合性、全局性问题则写进评议报告。”区政协秘书长刘福利说,帮助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才是委员们最关心的。这种客观善意的态度,使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受到了监督对象的认可。

  不能让监督“有去无回”

  北京长安街沿线的石景山路,是一条长长的“绿轴”,这里绿树成荫,花木林立,现在,它即将成为长安街最“绿”的一条线,因为,它已成为石景山区正着力推进的“西绿东引”工程的一部分。

  “西绿东引”是指将石景山西部的绿色生态引向东部城区,目的在于优化全区的生态环境。2017年,这是石景山区政协城建环保委经常挂在嘴边的词,因为这一年,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对象首次落在具体项目上,选择“西绿东引”、“城市服务管理网格化融合平台”两个全区重点项目实施全程追踪监督。城建环保委成立的民主评议小组就负责监督评议“西绿东引”重点项目,主要是贴近群众生活的小区和街道绿化工程。

  为什么要监督具体项目?在区政协看来,石景山谋求高端绿色发展,最终都要落脚到一个个具体项目中,与日常生活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从项目入手开展民主监督,更能深入到问题的细节中和根子上。

  为了了解“西绿东引”的实施效果,城建环保委的民主评议小组邀请北方工业大学统计学院的教授设计了调查问卷,并选择石景山区海特花园、八角游乐园东侧的酒吧一条街这两个居民多的地方发放问卷,随机调查了200多人,搜集了很多意见和建议。

  沾一沾基层的泥土,能听到更多真实的声音,“这些群众意见在职能部门是了解不到的”,城建环保委负责人说,他们发现了“西绿东引”中一些细节问题,比如有绿化带旁的步道有隔断,有的地方灯光太暗、清洁管理不够等。在后来的评议报告中,大家提出了一些关于精细化管理的建议,包括提高园林修剪技艺、增加步道连续性、降低路面湿滑性等。

  对于“西绿东引”中的绿化工程,民主评议小组从项目规划、立项到施工等进行了全程跟踪监督,既关注程序也关注绩效,并邀请专家参与评估,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尝试。“我们发现,一些绿化项目在年初立项后上报区政府,春节后进行招投标,等走完流程开始施工,基本上就到夏季了,而通常植物在三四月成活率最高,因此我们提出建议,呼吁改进流程,把时间往前提,提高绿化效率。”城建环保委负责人说。

  三年来,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工作每一年都有变化。比如,一开始以委员为主,现在则邀请党派成员参加,以前重点监督职能部门主要工作,现在还要监督具体项目工程,而且,监督形式更多样,内容也更丰富,每一步创新,最终都是为了提高民主监督的实效。

  提高实效,需要内容上的创新,更需要程序和机制上的保障。政协的民主监督中有“办理监督意见”这样的程序,但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对监督意见的“办理反馈机制”,这样的民主监督就可能“有去无回”。

  对于办理反馈机制,石景山区政协已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流程。每年,他们综合各民主评议小组的报告,形成区政协综合工作报告,经政协党组会、主席会审议通过后,报送区委常委会审议研究,并由相关部门督办,或通过召开评议成果转化落实协商推进会方式,由区委、区政府主管领导和被评议单位参加,对于报告中指出的问题,让各单位“认领”并及时进行整改,然后反馈。评议小组推荐的优秀干部,经政协党组研究通报区委组织部门,还会纳入领导干部实绩档案。

  这样的流程让报告中不少建议得以“落地”,然而,区政协并不满足于此,现在,他们正计划进一步加强与区委、区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力求建立与提案办理相类似的工作机制,提高监督实效。在创新的路上,他们一直在前进,从未停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