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政协期刊 > 北京观察 > 2017-05 > 谈往 History

记忆中的牛文元院士

张秀慈

时间:2017-06-05   来源:2017年05期

  有的人虽然已去世,可是人们却依然觉得他还活着。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原国务院参事牛文元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去年国庆节刚过,就听说了牛文元先生去世的消息,我怎么也不相信这是真的,赶忙上网一查,就看到了2016年10月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社会各界人士300余人,参加牛文元院士遗体告别仪式的报道,顿时心情沉重,往事浮现在眼前……  

  良师益友

  在海淀区提起牛文元很多同志都很熟悉,他平易近人,没有一点名人的架子,就像在我们身边工作过的普通同事和朋友一样亲切。

  1999年至2002年,牛文元先生曾在海淀区六届政协担任过政协委员和常委。大家都习惯称呼他牛教授,在我们的心目中,他是海淀区政协的良师益友。在海淀政协的日子里,在与牛文元教授的接触中,他那充满理想、献身科学、无私忘我的拼搏精神,深深地感动着与他接触过的每一个人,很多事我们至今依然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1999年初,海淀区六届政协换届后,我担任秘书长,在六届一次全会上我认识了牛文元教授。他那和蔼可亲的脸上总是挂着标志性的微笑,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当时,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每次发言,三句话不离“可持续发展”。他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的第一人,并结合中国的实践,又丰富发展了这一理论的科学家。也是他,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思想最先传播到了海淀。

  牛文元教授每次参加区政协的会议,都能积极发言,几乎逢会必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可持续发展与海淀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可持续发展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可持续发展与海淀山后地区脱贫致富”等都是牛教授在多次发言中谈到的。当时,海淀区的改革开放和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建设,日新月异,处在全面发展时期,非常需要新思维和新理念的指导。牛文元教授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刚一提出,就立刻引起区委、区政府等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从区四套班子到各委办局负责人,都经常请牛教授作报告。牛教授没有收取任何报酬,都是义务作报告。我就曾替各部门请过他多次,没有给过他一分钱的辛苦费。牛教授只要不出差,都不会拒绝,并能准时到会。他每次讲起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都是神采飞扬,滔滔不绝,不管是几个人的小型座谈会,还是区政协几十人的议政会,他都乐此不疲,一丝不苟,一样认真对待。

  有一次,牛教授给海淀区部分委办局领导讲“基尼系数与社会发展稳定”。开完会后,我没弄清基尼系数具体是怎么测算的,向他请教,我本以为他把计算公式讲一下就行了,可没想到,牛教授那么大的一位科学家,竟然给我一个小小的处级干部,讲了一个多小时。我后来才知道,用数学理论研究社会发展与稳定及综合治理问题,是牛文元先生的一项重要的研究成果。我知道他很忙,不忍心占用他那么多的时间,心里很不安,几次想打断他的谈话,但他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一直讲到下班后很晚,天都黑了。从他那不知疲倦的眼神中,我忽然明白了,他的多次慷慨激昂的发言,就是要告诉我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的重要性。

  牛文元教授积极参加区政协各项履职活动,他还带领他的助手,为海淀区经济社会发展,做过课题研究,他提出的很多思想与理念,对促进中国第一个科技园区的发展,加快海淀山后地区经济建设,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永远在路上

  每逢年节,为了感谢牛文元教授对政协工作的支持,领导都派我代表区政协,到他家去慰问,可我却没有一次在他家里见到过他。在牛教授的生活中,几乎就没有过休息日和节假日。每次到他家,接待我的都是他的爱人,牛教授不是“今天刚走,现在正在飞机上”,就是“过几天回来”。我当时问他的爱人,牛教授一年起码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路上吧,他爱人说只多不少,他很少在家,出差去外地调研、讲学成了家常便饭。

  有一次,海淀区委请牛文元教授给全区正处以上的领导作报告,讲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海淀经济发展,具体由我负责组织和联系。那天我一大早就安排司机到他家里去接他,可是都快到开会时间了,却还不见牛教授的踪影。过去每次开会牛教授从来不迟到,都是早早就到会场。这次几百人等在那里,我心急如焚。那时牛教授还没有手机,我往他家里打电话,他爱人说他早就走了。我焦急地等在会场的大门口,不停地向远处张望,真是望眼欲穿。

  眼看就到九点了,终于看到了牛教授的身影,见到他,我惊呆了。当时正是寒冬腊月,那天天气很冷,可牛教授没有穿大衣,也没有戴帽子,却满头大汗。他的制服棉袄,只有中间的两个扣子是扣着的,其余的全部敞开着,外面的棉袄领子和里面的毛衣上半身都让汗水浸湿了。肩上背着两个大包,前面的显然是放着笔记本电脑,后面的包更沉,不知放着什么东西。牛教授过去作报告,从没拿过稿,今天干吗拿那么多东西,我百思不得其解。看到他当时的样子,感到平日里在他身上的学者风范和儒雅之气,早已荡然无存,真不像教授,倒像个风尘仆仆正在赶路的推销员。只不过他宣传的不是商品,而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理念和思想。

  我赶忙迎上去,没等我和他打招呼,牛教授先急忙说:“到点了吧?”我安慰他说:“您先喘口气,还有几分钟。”牛教授看了看手表,说:“来不及了,咱们直接上会场吧!”到了会场,他直奔讲台,先放下那两个包,脱掉棉袄,用手绢擦了擦头上的汗,就开始了他的报告。这时,我看到他的头上还冒着热气,这一形象,深深地铭刻在我的记忆中,至今都挥之不去。

  中间休息时,牛教授才告诉我们,那天中关村地区大堵车,他很早就从家里出来了,见汽车排着长长的大队,很长时间都一动不动,他怕开会迟到,还差几站地,就干脆背起两个包,一路小跑赶到了会场。我听了牛教授的叙述,顿时肃然起敬。两个多小时的报告结束后,已经到了中午,他说什么也不留下吃午饭。因为下午还要出差,他怕赶不上下午两点钟的航班,就饿着肚子,又背起那两个大包,也不用司机送,自己直奔机场。

  后来时间长了我才发现,他经常这样,从区里开完会就直接上机场,有时从外地出差回来,赶上政协有会,就从机场下了飞机也顾不上回家,直接来开会,吃不上饭是常有的事。为了他心目中追求的理想与事业,他早就忘了自己的年龄,一位60多岁的老人,还经常把自己当小伙子用。

  当时,牛文元教授正在写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规划。忙着在全国各地搞调查研究。除此之外,不管哪个省区市请他去作报告,他都从不拒绝。当时由于太忙,牛教授的很多报告、政协提案、大会发言都是在飞机上起草的。

  牛教授一生都是忙碌的,他累计出版专著40余部、公开发表论文200多篇,向中央提交的政策建议多次得到中央领导的肯定性批示。就这样忙,每年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负责人开年会,他都到会讲话。就在他临终前,还在为联合国环境委员会起草2030年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规划。

  为了人类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守住碧水蓝天,为人类生存,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牛教授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几十年来,他不停地在理想与现实中穿梭,在理论与实践中探索,在科学与实际中奔波,他的理想、他的理论与实践必将与他的名字和事业一起,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作者系海淀区政协原秘书长 张秀慈 责任编辑 崔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