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政协期刊 > 北京观察 > 2021-07 > 京华大地红色印记

人民的第一堡垒——焦庄户地道战遗址

赵 菁

时间:2021-07-22   来源:2021年07期

  北京焦庄户地道战遗址、庞山烈士纪念碑、北京市潮白烈士陵园,很多感人的故事都在顺义这片土地发生,很多英雄事迹仍在代代相传,坚贞不屈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烈士刚铁般的政治信仰,巨大的人格力量,浩然的革命正气,成为永不消逝的精神宝藏。

  地下长城:焦庄户地道战遗址

  地道战遗址位于顺义龙湾屯镇焦庄户村,是平原地区人民同日本侵略军作战形成的,被誉为“人民第一堡垒”。

  1943年春,日本侵略军对焦庄户村一带进行残酷扫荡,当时村党组织和群众为打击和粉碎敌人的扫荡,利用地道和敌人周旋作战,名曰“地道战”。最初挖的地道是仅能容纳两三个人的隐蔽洞,后来洞与洞之间挖通相连,就形成了地道。

  随着斗争深入开展,地道又不断地改进和扩大,甚至与邻近的几个村庄连通,南达龙湾屯、唐洞村,北至大北坞村。到1946年,形成了一条全长16.6公里的地道网,纵横交错、户户相通。地道内安装了可防水、防毒气用的翻板,还设有瞭望、射击孔,同时还利用村内外的有利地形,修了七个暗堡和一座瞭望楼。在炕头、灶口、碾盘下、牲口槽、水井壁都开有出入口。地道里设有指挥所、会议室、休息室,可以较长时间在里面战斗、生活,构成了一座能打、能防的地下长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焦庄户村群众和民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利用地道,多次打败日军和国民党军队的进攻。

  解放后,1964年在现存地道遗迹原地建立了“焦庄户民兵革命斗争史陈列室”,陈列图片资料和抗战实物,开放500米地道供人参观。1979 年被评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为纪念“七七”事变爆发50周年,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重新修葺,修复了炮楼和700米地道,时任国防部长张爱萍题写了“北京焦庄户地道战纪念馆”门匾。2004 年,市、区两级政府投资1212 万元建设新展馆。2005年8月15日,新建纪念馆落成并对外开放,2008年3月28日免费开放。2010年晋升为国家3A旅游景区。2013年5月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纪念馆是北京市唯一一家以地道为主要参观内容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全国红色旅游景区、国家级抗战纪念遗址、北京市廉政教育基地,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见证。纪念馆经过多次改扩建,现占地面积72.9亩,分为展馆、地道、抗战民居三大参观区,平均年接待量40万人次。

  随着历史长河滚滚向前,当年的战火硝烟逐渐远去,但在顺义这片看似平常的土地下,纵横交错的“地下长城”仍在默默承载着历史的重量。当年作为民兵中队指挥部的“瞭望楼”历经几十年的风雨依然屹立。传承英雄精神,需要讲好红色历史故事,人们在敬畏和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近距离感受战争年代的英勇抗争史,全面、准确和客观地书写历史,追忆革命岁月,感受信仰的可贵。

  铮铮铁骨铸碑文:庞山烈士纪念碑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人们缅怀革命先烈是自我精神层面的洗礼。在烈士墓碑前,人们沉思、感叹,当我们安享今日的幸福生活时,我们不能忘记,和平与繁荣是一声声舍命的呐喊、一次次英勇的斗争和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拼死换来的,今人的追思有着更为现实的意义。

  1945年春,在反扫荡战斗中,冀东十四分区23名青年战士为掩护顺义党员干部和根据地人民,在庞山脚下英勇阻击围剿的日伪军。战斗到最后,冲上来的日军用刺刀残忍地刺向失去战斗力的伤员,23名青年战士全部壮烈牺牲。庞山惨案暴露了侵华日军的凶残本性,是日本侵略者在顺义犯下的暴行之一。

  1997年7月7日,顺义庞山惨案遗址纪念碑建立。纪念碑位于顺义区大孙各庄镇庞山西山坡脚下。碑身为方尖碑形,碑高1.70米。汉白玉的碑身上,刻有叙述惨案经过的碑文。1996年11月,庞山惨案遗址被确定为第一批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纪念地。

  庞山惨案遗址纪念碑如实记叙历史,反映了中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重大贡献,成为新时代的红色精神高地。

  透过历史之眼的回望:潮白烈士陵园

  当山河变换,我们凭何缅怀?守护,是最好的传承;传承,是最好的纪念。坐落于顺义城东、顺平路北,在潮白河畔绿茵丛中的北京市潮白烈士陵园,137位烈士在此处安眠。烈士陵园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烈士纪念碑高高耸立(高6.16米、宽1.64米),烈士墓整齐地排列在纪念碑两旁。在青松翠柏的映衬下,纪念碑显得更加挺拔雄伟。

  1963年,当时的顺义县委、县人大决定修建烈士墓地,定名为顺义县烈士墓,同年将30名革命烈士遗骨安葬墓地内,并植有苍松翠柏及白桦、玉兰数万株。1986年定名为潮白烈士陵园。1988年初,向团员和青少年学生发起募捐活动, 于清明节前修建成革命烈士纪念碑,由李运昌题写“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金字,碑文为:“在历次革命战争中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牺牲的烈士英名常在,与日同辉。”同年,又将烈士遗骨按规划重新安葬,还将散落全县的部分烈士遗骨迁入陵园,均单独安葬,单独立碑。这些烈士均在不同历史时期为国捐躯。其中,土地革命时期烈士1名,抗日战争时期烈士8名,解放战争时期烈士48名,新中国成立后(含抗美援朝)烈士22名。2003年又投资24万元,新建了规格较高的墓碑,为牺牲在全国各地的顺义籍烈士迁回安葬做好了准备。

  为更好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2016年,潮白烈士陵园将原有的革命展室升级改造为三个展厅,分别是党史展厅、民政史展厅和革命史双拥史展厅,并免费提供讲解服务,向参观者宣讲党史、民政史和革命双拥工作简史,使之更趋完善。

  躺在这里的英灵们虽不能言,却是最生动、最鲜活的历史教材。今天,人们回望与缅怀,是为了更自信地昂首前进,更勇敢地走向未来。对着墓碑脱帽、鞠躬、行礼,在转身离开的那一刻,千千万万长眠的英灵将给予我们不断奋进的力量。

作者系顺义区文化和旅游局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

责任编辑 崔晓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