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政协期刊 > 北京观察 > 2021-05 > 时评 Politics
时间:2021-05-20 来源:2021年05期
煮熟的鸡蛋还能“返生”,并能孵化出小鸡?近日,一篇名为《熟鸡蛋变成生鸡蛋(鸡蛋返生)-孵化雏鸡的实验报告》的论文,引发网络“炸屏”。
熟蛋返生并孵出小鸡,之所以遭受网友“群殴”,就在于它颠覆了最基本的常识,反智反科学色彩过浓,以至于震碎了人们的三观。按此谬论出发,人死可以复生,煮熟的鸭子会飞。有学者称,“在科研领域,正常大气压下,生鸡蛋100℃煮沸20分钟后,没有一个细胞一个蛋白还能保持活性,难道死去的细胞还能再活过来?”针对涉事学校工作人员称“鸡蛋返生未来要在中科院授牌”一事,中科院官方微博回应:“呵。”可见,这枚“谎蛋”极其荒诞,不值一驳。
但是,不能不剥开这枚“谎蛋”,不能不探究这枚“谎蛋”是如何孵化的,也不能不清理“谎蛋”生存的土壤。
从媒体连续多日的深挖可知,发表论文的郑州市春霖职业培训学校颇为“神奇”,除了教给学生“超心理意识能量方法”,还开展能量训练和教授意念移物,比如土遁、火遁、水遁、风遁、木遁、岩遁等,且收费不菲。这些培训内容是可笑的,也是可疑的。郑州相关部门已认定该校涉嫌发布虚假广告。据报道,2020年,韩女士缴纳16800元为孩子报名潜能开发班,却发现孩子“蒙眼识字”的“特异功能”是通过眼罩下的缝隙实现。由此可见,该校不只是发布虚假广告,还涉嫌诈骗。
同样“神奇”的还有校长郭某。郭某的头衔众多,令人眼花缭乱,但经调查很多头衔都是虚假的,“头衔背后的社会组织未有信用信息登记”。顶着那么多头衔,郭某想干什么?拉大旗作虎皮,敛财。
“神奇”的还有《写真地理》。一篇谬论百出的所谓论文为何能够登在正儿八经的学术期刊上?最基本的审核机制在哪里?如果给钱就能发表,岂不违背不能卖版面牟利的禁令?学术期刊应该有学术期刊的样子,一旦不爱惜羽毛,势必透支自身公信力,也折损学术尊严。
剥开这枚“谎蛋”,人们看到了太多荒诞。在愕然和叹息之余,却不能不深入思考。时至今日,仍有人对所谓的特异功能深信不疑,甚至相信荒诞不经的“超感知全能全脑”“原子能量波动速读”,反衬出国民的科学素养亟待提升。今年1月26日,中国科协发布的第十一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56%,比2015年的6.20%提高了4.36个百分点。在为之欣喜的同时,也应正视国民科学素质仍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显然,科普力度越大,效果越多,伪科学的空间就越逼仄,那些装神弄鬼的人就难以骗到人,那些魑魅魍魉就很容易被拆穿。
这枚“谎蛋”引发群嘲,也提醒监管部门实现源头治理。比如,涉事培训学校虚假宣传存在好久,《写真地理》涉嫌违规也不是新近发生的。如果不是一枚“谎蛋”引爆舆论,涉事培训学校估计仍在大肆敛财,而《写真地理》也许仍会“失真”下去。如果真正实现了露头就打,问题就不可能越来越严重。
科学容不得扯淡。这枚“谎蛋”已经变为臭蛋,这是第一步。之后应该逐一清除与此有关的乱象,并寻求源头治理,让所有招摇撞骗的人鸡飞蛋打,那些再想在此做文章的人就会掂量其中的利害了。
责任编辑 刘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