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政协期刊 > 北京观察 > 2020-09 > 视点 Focus

以文化贸易提升首都文化经济国际影响力

李小牧

时间:2020-09-18   来源:2020年09期

  文化贸易的发展在推动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升北京开放包容的城市形象,增强北京文化的吸引力和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将成为未来北京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文化经济政策的重要着力点。

  优化文化产业政策布局,夯实文化贸易发展的产业基础。文化产业的“做大做强”直接关系到北京文化贸易竞争力的高低。一是要顺应近年来文化产业与国民经济其他行业不断加深的融合趋势,在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注意有效整合现有文化资源,产业布局既要考虑到各区文化产业特色,又要增强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发展的协调性、联动性,以优势产业带动相对弱势产业的互动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增强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二是延长文化产业价值链,应该鼓励大型文化企业发挥行业龙头作用,统筹上下游资源,形成研发设计、生产加工、营销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文化产品出口中传统的“加工地”角色更多地向“原创地”和“设计方”角色转变;三是根据形势预判动态调整疫情中出台的支持性政策,进一步鼓励中小文化企业依据各自比较优势主动嵌入文化产业全球价值链的相应环节,扩大中小企业间及中小企业与国际市场的积极交流,提升中小文化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打出开放政策组合拳,促进文化贸易均衡发展。一是要重视文化进口贸易,以北京巨大的文化市场消费潜力吸引世界各地的优质文化资源,提高北京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多元化水平,满足市民日益多样的文化需求,并以进口的“鲶鱼效应”倒逼本地文化企业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二是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北京企业在进入目的国市场前要深入调研,以市场为导向,加深目的国消费者对北京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培育对北京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海外营销策略,形成更加合理的多层次贸易格局;三是在“引进来”时要注重质量,充分发挥外资的技术、人才和知识溢出效应,在“走出去”方面,可以通过并购国外企业或新建研发中心,接近国际文化创新前沿,促进北京文化企业自主创新,提升自身的价值链位置。

  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推动数字文化贸易发展。一是继续加大对数字基础设施的硬件投资,发展数字赋能流程外包等创新业务,推动文化企业提高贸易数字化和智能化管理能力;二是聚焦动漫、网络游戏、演艺、网络视听、数字阅读等领域,引导“虚拟文化IP”的创作与开发,同时提高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三是发展微交易、视频点播、订阅式音乐流等新领域、新业态,形成以数据驱动为核心、以内容平台为支撑、以商产融合为主线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模式,鼓励通过数字载体和形式向海外受众讲好“北京故事”。

  激励跨学科交叉融合和协同创新,加快培养复合型文化贸易人才。一是要注重问题导向,打破学科壁垒,充分融合经济学、外国语言文学、管理学和传播学等传统学科,以科学研究引领文化贸易学科专业发展,在国际贸易学基础上建设各学科优势资源互动互补的文化贸易新兴学科专业;二是要跳出高校人才培养的传统思维范式,紧密依靠政、产、学、研间的协同创新,结合国际文化市场发展趋势,以文化企业的国际化发展需求为导向,拓宽文化贸易人才的国际化视野,夯实文化贸易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基础。

作者系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 崔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