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政协期刊 > 北京观察 > 2020-08 > 诤言 Recommendation

“想方设法”助力民企复产达产

燕 瑛

时间:2020-08-21   来源:2020年8月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共克时艰,采取最全面、最严格的防控举措,目前疫情呈现持续向好态势,二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回升,市场主体总体向好,但疫情防控任务依然繁重,必须始终掌握疫情防控主动权,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更加奋发有为地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

  加强政治引领 广泛凝聚共识

  共识是奋进的动力。疫情防控这场严峻考验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法宝,全国各族各界人士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保证。

  把政治引领放在首位。加强政治引领,就要团结引导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在政治立场、方向、原则和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发展信心,共渡疫情难关。

  把凝聚共识贯穿始终。把广泛凝聚共识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各项工作之中,把党中央对人民政协的指示和要求落实下去,把社会各界人士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勇担使命、各展所长,为战胜疫情、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更好发挥工商联作用。坚持工商联是党领导的政治组织、统战组织的基本定性,紧扣“两个健康”主题,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工商联工作,更好发挥工商联界别在人民政协中的作用,为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优化营商环境 破解疫情困境

  当前中国经济仍然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经济发展、夯实“六稳”“六保”基础,必须持续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实现国有、民营、外资企业协调、协同发展。注重抓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点,增强民营企业的获得感。

  关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难。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就要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这一过程必然给民营企业带来转型升级压力,相关部门应注重引导民营企业树立主动转型意识,大力减轻企业负担,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实际问题,为企业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强化政策落实见效。进一步打破各种各样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等方面,为民营企业打造公平竞争环境,给民营企业发展创造充足市场空间。各地区各部门从实际出发,加强政策协调性,细化、量化政策措施,制定配套举措,推动政策落地。如北京市创设了全国首个企业首贷服务中心,重点帮扶“零信贷”小微企业首贷难题;浙江省推动政策性融资担保向首贷户倾斜,落实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等。

  推进民营企业健全内部制度。受企业体量小、资金有限、人力资本匮乏等因素制约,很多民营企业没有建立起规范的企业制度,有的企业法治意识淡薄,在环保、社保、质量、安全、信用等方面存在不规范的隐患。应帮助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全面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走可持续的现代企业发展道路。

  凝聚各方力量 支持复产达产

  各地民营企业在复工复产达产的过程中遇到一些新问题、新困难,如房租减免、惠企融资、税费减免等利好政策一度执行“卡壳”,劳动纠纷增多、用工需求不平衡、行业和企业转型困难等,但随着人财物有序流动、产供销有机衔接、内外贸有效贯通的恢复,这些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下一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就要凝聚各方力量,全力支持民营企业复工复产达产。

  要想方设法再降低民营企业运行成本。让吸纳80%以上劳动力就业的民营企业存活下去应是目前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只有让处于一线的民营企业切身地感到融资、税收、原材料、房租等经营综合成本持续下降,才能提高民营企业的经营积极性。各种降低民营企业运行成本的措施,要切实落地。

  要想方设法再破解民营企业的市场问题。疫情导致文化、旅游、餐饮等行业市场萎缩,很多民营企业因此面临生死抉择。建议稳步推进民营企业投入新基建、新消费、新业态、新产业发展。创造稳定环境,引导重点领域的民间投资;唱响消费主旋律,扶持生活服务类企业复活;出台更优惠政策,助力外贸企业逆势增长。

  要想方设法再缓解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题。加快建立健全金融机构尽职免责考核和容错纠错机制,放宽贷款条件,提高不良容忍率。完善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为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中小企业提供免息或低息新增贷款。引导支持保险机构开发知识产权相关保险产品,为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提供完善配套服务机制。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

责任编辑 任万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