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政协期刊 > 北京观察 > 2019-09 > 聚焦 Spotlight

政府协同工作是实现三地协同发展的保障

赵亚洲

时间:2019-09-17   来源:2019年09期

  “积极推进全产业链布局,加快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北京市政协2019 年的重点调研课题。通过调研,我对做好产业布局和三地协同发展有三点认识:第一,北京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四个中心”定位的总要求,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疏解非首都功能,疏解的目的就是医治北京的大城市病。为此,对不符合在首都发展的产业一定要向外进行有序疏解,这就需要发挥京津冀地区的协同作用,更加合理有效地就近进行转移和承接,通过疏解来促进三地的协同发展。所以,从北京的自身工作来说,必须要做好产业布局和三地协同的工作。

  第二,为解决我国存在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充分、不可持续的问题,中央在促进区域发展上分别制定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从区域发展的实际对比来看,京津冀同长三角、珠三角、粤港澳相比,在产业布局、经济互通、综合实力上都相对较弱。不仅如此,京津冀三地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充分的状况也比较突出。所以,从三地要共同解决区域间的突出矛盾和差别来说,也必须要做好产业布局和三地协同的工作。

  第三、今年8 月26 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中央就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问题作了研究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并强调,要根据各地区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空间治理,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要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由此看出,做好产业基础和产业链的工作,做好区域主体功能区战略已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所以,我们更要做好产业布局和三地协同的工作。

  如何做好产业布局和三地协同发展,发挥好市场和政府这“两只手”的作用,值得认真研究与深入思考。

  我认为,全产业链的布局可以指一个产品形成所涉及的上下游的链接关系,也可指产业间的相互关系,如产品关联、企业组织关联。这个布局在一个经济体内可以实现,但在一个大的经济体内的局部区域做全产业链布局是不容易实现的。

  全产业链的形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靠市场来调节和配置,是通过市场来培育和发展的,是由产品的内在结构属性和价值属性的关联度和依存度在供给和需求中自然联系在一起的。一个企业选择在什么地方落地和成长、选择如何对产品进行分工、选择对产品的哪个部位进行生产,主要取决于产品各要素,如劳动、土地、资本等的综合成本,也取决于对产品生产的技术性能的掌控程度和利用程度。

  产业的集聚是靠产业分工和协同来决定的。分工越细,协同越紧,聚集就越紧密。一种产品的生产加工企业群,可以发挥大批量生产的作用效应。互助协同效应对企业生存和发展非常重要。这是由产品生产的依存度和企业的依存度所决定的。

  领军企业在产业集聚和产业布局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的布局对整个所关联的产业布局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现代生产走的是更加专业化、精细化的道路,劳动分工越来越细。我们不应该主张一个企业做到小而全、一个区域做成大而全,但我们必须使自己的民族企业做精做细,而且必须使自己的企业之间、产品之间做到相互链接。

  产业链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企业成本的降低、有利于新企业的出现、有利于企业创新氛围的形成、有利于打造“区位品牌”、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弘扬和成就工匠精神、有利于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

  在这样的条件下,如何促进产业合理布局,促进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促使产业有新的流出和流入,新的企业落地,促使形成新的产业集群,打造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这些都是政府急需高度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尤其是对京津冀三地来说更加急迫。

  目前,北京大城市病问题依然严重、疏解任务压力巨大。疏解和承接是协同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承接任务比疏解任务更重要、更艰巨、更急迫。因为承接条件不具备,就无法实现疏解。承接地区和城市各方面现有条件和很多工作都需要改善和完善。

  就产业来说,三地的产业联系和链接的空间还很大,产业的同质化和无序竞争现象依然存在, 产业园区发展不平衡, 许多园区的空间和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

  我理解,疏解任务的主战场当然是国家所主导的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三地政府的协同和促进工作除了做好主战场的支持配合工作外,更重要的是做好现有自身的三地区域的协同发展工作。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和去北京大城市病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出发点。

  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落脚点和关键点应该是什么?我认为落脚点应该是提升京津冀地区的整体区域竞争力,实现本区域的更好发展。关键点就是如何在区域间做到产业互链、资源互补、经济互助、城市互通。对三地政府而言,就是如何做好加强协同、科学布局、共建共享、缩小差别的工作。具体到政府的工作职能上,应该是从规划上、引导上、政策上、基础设施建设上、城市综合服务上发力做实。

  建议首先建立三地政府间的统筹和对接的工作机制。三地政府要建立定期的不同层级的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就三地协同发展上的重大事项定期地进行共同研究、统筹安排,顶层的作用十分重要。三地政府更要做好三地未来五年规划的统筹制定工作。各相关部门也应该有针对性地就应落实的工作事项进行三地对接。

  政府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应该更加固化和有效。三地政府还应共同创造机会、打造平台,引导行业协会之间、产业园区之间、企业之间进行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对接,持续引导和带动企业落实三地发展协同战略。没有这些统筹和对接,就谈不上协同,更谈不上布局。

  其次,应建立三地发展的共建共享运作机制。三地政府必须在三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上、产业园区的建设和管理上、新兴产业的发展上进行三地的深入合作。可以考虑在新兴产业的项目中,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合资组建新的领军企业,以领军企业为龙头实现新兴产业的合理布局和带动三地的产业发展,防止新兴产业又出现新的同质化状况。加强三地现有国有企业的资本合作、产业合作,盘活存量资产,提高整体效益。加强三地的产业园区的合作共建和信息共享。没有合作,就没有协同。优势互补,捆绑做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三地政府不仅仅是合作搭建平台,而且还要在可支配的资源领域里进行有效的组织和运作。

  再次,对疏解企业应实行政府直通车服务模式。按照产业规划,许多在京的企业和产业从北京疏解到其他两地。政府在疏解和承接上要帮助企业落地,如果完全让企业自己去做,就不是疏解,而是清退。一个企业异地转移,许多原有的企业资质、产品认证、公司业绩等如何保留和承续,需要三地政府相关部门的快速协同来解决。企业人才随企业的迁移而搬迁,如何在新的居住地享受到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快速便捷的公共服务,也需要三地政府的快速协同工作。所以,三地应该建立针对疏解企业的快速直通车服务模式。要提倡打开壁垒,区别对待,先行先试的开放态度。企业易活,员工宜居,这是企业生存的必备条件。

  最后,应建立三地协同发展的财政政策协同机制。政府对市场经济的作用除了提供公共产品、完善营商环境外,还可通过财税政策进行鼓励和调节。税制全国统一,刚性强,但三地可联手通过财政手段来协同解决区域的产业布局、产业流动和产业提升的政策问题。三地在统一的产业发展规划中,对产业政策要协同配合。三地财政也可以考虑建立“共同发展基金”,扶持和鼓励对三地有共同带动作用的企业。还可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手段解决三地在协同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财政政策对产业和区域发展的原则应该坚持实现公平、实现促进、实现均衡的总原则。

作者系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责任编辑 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