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政协期刊 > 北京观察 > 2019-03 > 视点·聚焦全国两会 Focus

提升全民急救互助能力

傲虎山

时间:2019-03-22   来源:2019年03期

  心肺复苏是一项由麻醉医生发明的重要急救技术。突发心搏骤停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抢救复苏,4到6分钟后就会造成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损害,最终演变为“心源性猝死”。鉴于此,心搏骤停发生后,心肺复苏(CPR)必须在现场立即进行,正确有效的复苏措施,可能挽回患者的宝贵生命。目前,在医院内主要由麻醉医生和急救医生来实施心肺复苏,但80%的心搏骤停发生在医院以外,第一目击者是身边的亲人、朋友、同事或陌生人,为拯救宝贵生命,在救护车到来之前,跑赢这场生命接力赛,在全社会面向全国公众普及科学规范的心肺复苏急救技术,对于拯救生命、促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据统计,我国平均每分钟就有1个人死于心源性猝死。大部分人认为,遇到心搏骤停患者,首选是拨打120急救电话。而实际上,等救护车到达时,患者已基本失去了救活的希望,即使救活,也会面临各种严重后遗症。目前,我国成人心肺复苏普及率不到1%,而美国是60%。公众对于心肺复苏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和技术的知晓程度都较低,甚至医护人员对心肺复苏的认知和操作水平也良莠不齐,社会上各种不规范培训更是时有发生。资料显示,我国心血管病人群已达2.9亿,面对庞大的人口基数和逐年攀升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全社会迫切需要提高对心肺复苏重要性的认识,普及科学的心肺复苏理论及技术以挽救更多宝贵生命。

  建议建立心肺复苏普及培训长效机制,改变目前自愿学习的状况,从政府层面上统一要求,比如在考取驾驶执照时,要求必须学习心肺复苏技术,在大、中、小学设立心肺复苏培训课,作为学生健康和应急教育的内容之一。

  建立统一规范的培训体系,提高培训质量。由政府主导、依托行业专业力量制定规范的培训教材,建立培训管理制度,组建讲师库,选拔优秀的接地气的专业医师兼任培训讲师,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设立固定的培训教室等,也可以把这项技术普及与提高公民的应急救助能力联合起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提升全民急救能力。

  进一步推进急救免责立法工作,从法律层面保护施救人员。目前部分地区已经出台了急救免责方面的条例等,解决“不敢救”的问题。建议进一步推进急救免责的立法工作,同时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和具体问题解读,让更多的人知晓急救免责的适用范围和内容,也让更多的人在遇到心搏骤停患者的时候敢于伸出援手。

  加强建筑物和公共场所除颤仪配备,提高抢救效果。除颤仪(AED)是院前心肺复苏急救所使用的重要设备。在实施心肺复苏过程中,配合使用除颤仪可以大大提高抢救效果。进一步规范和推进落实在全国范围的建筑物、人群密集场所配备除颤仪的有关规定,从一线城市做起,以点带面提高配备率,并进行宣传和引导,让公众了解除颤仪的配备情况,在实施心肺复苏时,能最快找到除颤仪,提高抢救效果。

  提高公众的社会责任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普及心肺复苏技术及推进相关工作,不仅培训技术,同时也要传播社会责任理念,宣传“出手急救,你也可以”的导向,让更多人能自觉学习这项急救技术,遇到心搏骤停患者能积极施救,体现国家文明程度和公众社会责任感。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麻醉中心主任医师、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秘书长

责任编辑 任万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