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政协期刊 > 北京观察 > 2018-09 > 视点 Focus

坚持需求导向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常红岩

时间:2018-09-12   来源:2018年09期

  加强社会服务体系是全新的事业,应该站位更高、更体现时代特征和首都特点,结合社会心理服务和妇联工作实践有三点思考,总结为“三新”。

  群众身心健康的新需要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快速转型期,一方面心理行为异常和常见精神障碍人数逐年增多,另一方面,现有的心理健康服务状况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市妇联在多年的信访工作中发现,来访妇女中存在一定因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失常的妇女,通常包括三种情形,一是合理诉求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二是自身诉求不合理,三是个人偏执或原发疾病。因心理认知问题而引发的不良情绪导致上访、重复访、甚至扬言采取个人极端行为。因此,市妇联在日常的妇女维权工作中抓专业力量,以维权干部为重点,培育心理服务支撑体系;抓群众力量,以巾帼亲情服务队为基础,加强心理疏导;抓阵地建设,以妇女服务站和服务热线为依托,开展心理服务;抓服务窗口,在信访接待中及时进行危机干预。通过“四抓”加强妇女群众的心理疏导与服务,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只有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才能满足包括妇女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在新时代更多样化、多层次、多角度的心理需求,从而促进国民心理健康,提升国家凝聚力。

  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新手段

  22部委在《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心理健康服务纳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重点人群心理健康问题得到关注和及时疏导,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初步建成”。构建公共服务体系,是一块“全面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的“蛋糕”。关键是要围绕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集中力量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

  在现有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中,全市包括民政、妇联在内的很多部门都有在社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开展心理服务方面的成功实践。市政协调研时参观了通州区广通社区,这个社区2017年开展心理服务活动20余场,社区受益近500人次。2017年通州区妇联依托“明心社工事务所”在社区妇女之家开展各类心理讲座289场,直接受益人数超过15000人次,服务范围辐射全区36万家庭。通州区的婚姻家庭辅导室通过开展专业心理辅导,在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化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虽然很多单位、社区等建立了心理辅导室、心理服务站等机构,基层群众也有心理服务方面的需求,但基层心理服务机构存在着人员不到位、利用率不高等“硬件很硬软件真软”的问题。同时无论是工作人员还是基层群众也都不同程度存在对心理服务不了解,甚至有误解的地方。

  我们要从“三个层面”来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社会公众对心理服务的认知。一是个体层面的心理健康服务。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在社区心理服务站配备专(兼)职心理咨询人员,对容易产生心理行为问题的群体(如家庭破裂、生活失意、性格偏执、心态失衡等的群体)提供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提高个体对社会心理服务的正确认知。二是群体层面的心理疏导和干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科普,针对学生群体、高危职业群体、普通城乡居民等不同群体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引导,为各类人群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危机干预、心理成长等心理健康服务,通过宣传、培训进一步扩大影响,要“防神秘、去污名、忌全能”,在全社会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科普。三是行业机构层面的规范和引导。加快培育建设专业的、覆盖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要构建完善包括各部门各行业、城乡社区基层、社会心理机构以及医疗机构在内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同时还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和科普、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专业人才培养、行业规范管理等共同发力,最终实现心理服务体系的全覆盖。

  提升社会综合治理能力的新要求

  在社会治理体系中加强心理建设,最重要的是在重大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准确把握各类群体的利益诉求和心理需要,注重疏导不公平感,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精细化的社会治理,有助于减少社会矛盾的发生,更是新时代对党政机关、群团组织的新要求。

  我们既要大力培育和扶持专业的社会心理服务人才、工作机构和社会组织。更需要广大机关干部尤其是一线执法及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掌握心理学知识、心理疏导技巧,一些人长期处于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他们既需要通过心理疏导和心理建设化解自身负面情绪,避免在与群众打交道的过程中出现不规范、不文明的言行举止,也需要掌握群众工作方式方法,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能更好地服务联系广大群众。

  2007年起,市妇联组织全市妇女维权干部开展心理学知识和技能,多年来,共有159人取得了心理咨询师资格,目前有22人在妇女维权一线岗位工作。2014年至今,市妇联在12个区举办了14期、每期6天的心理疏导技能专题培训,约1400名基层自治组织的巾帼亲情服务队骨干参训。接受过心理学知识培训的妇女工作者,具备了心理学视角,既有在工作中应用心理学知识的意识,又能引导广大妇女群众学习应用心理学知识,更好地服务广大妇女群众。

  总之,我们认为新时代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非常必要,建议加强全市心理服务工作的总体规划部署,将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特别是针对生活失意、心理失衡、行为失常的妇女儿童的心理服务工作纳入到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整体工作当中,但避免对整个妇女群体的心理健康标签化。不管是从社会治理的目标,还是从个体美好生活需求的愿望来看,都需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更高水平的心理健康服务,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足感、获得感,从而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作者系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党组副书记 责任编辑 徐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