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政协期刊 > 北京观察 > 2017-09 > 风采·回眸 Figure

为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献计出力

北京市政协科技委员会

时间:2017-09-22   来源:2017年第9期

  十二届市政协科技委员会紧密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科技创新中心在北京的战略定位,认真落实市政协常委会部署,坚持“探索创新、把握主题、发挥优势、彰显特色”的工作方针,明确职责定位、密切联络沟通、广辟履职平台,组织委员开展丰富的履职活动,为深化首都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政策环境,加快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建真言、谋良策、出实招。

  五年来,科技委员会共组织各类活动300余次,与各民主党派市委及市工商联、市科协、市科研院等单位联合开展调研,完成加快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动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等重点调研课题6项,举办科技讲堂6期,报送《诤友》信息40余篇,编辑出版了《推进全国创新中心建设》《首都科技创新调研报告》《中关村创业史话》等研究成果,开创性开发录制《中关村口述史》。

  紧紧围绕“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持续发力

  科技委员会充分抓住议政性常委会、议政会和三地政协主席联席会议协商科技创新议题的契机,扎实做好前期调研,围绕主题协商沟通,确保专题协商质量。深入开展前期调研,掌握一手材料。2015年议政性常委会议是围绕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协商议政。科技委员会与有关民主党派市委、市工商联、市科研院联合开展调研,为加快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出谋划策。在市政协副主席傅惠民、闫仲秋率领下,调研组考察了中关村园区多家企业,并前往上海等地进行考察,重点就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北京的差距和优势。

  紧扣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主题,深化和丰富推进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践。在2015年7月召开的议政性常委会上,8名常委和委员作了大会发言,39名常委在小组讨论中发言,委员们围绕主题深入研讨交流、踊跃发表意见建议。作为十二届市政协第二次议政性常委会议,为建立有效的协商议政工作机制奠定了更加扎实的基础。此次协商议政科技委共组织各类活动19次,累计参加人数445人次,及时收集委员意见建议,通过《诤友》报送。市领导张工、隋振江同志分别就发挥中央在京资源作用、促进小微企业创新的建议进行了批示,中关村管委会与委员进行了当面沟通,积极采纳委员建议推动相关工作。

  开好三地政协主席联席会议,协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2016年在北京召开三地政协主席联席会议,就是推动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在进行了充分广泛调研、座谈、协商的基础上,会议提出了设立创新发展示范区、合力打造创新共同体、推进政策协同与先行先试等一系列建议。《人民政协网》刊文指出,京津冀政协主席联席会议立足三地政协的智力和组织优势,在破解制约协同发展的问题和障碍、完善区域政策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办法和对策措施,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贡献出了“政协力量”。会后,北京市政协撰写会议总体情况报告提交全国政协和中共北京市委,并报送了系列《诤友》信息供市领导参考。京津冀三地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出“关于加快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提案”,在2017年初全国政协全会上提交。

  2017年7月,科技委接到就科技创新与首都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开展研究的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委员们广开思路,召开座谈会,集思广益,深入研究,在市政协主席吉林的主持下,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与经济委共同完成了“科技创新为首都发展提供新动能”的研究报告,主要围绕如何推进研发经费纳入GDP、创新在京企业组织形式、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促进科技金融产业发展等六方面提出意见建议。北京市市长陈吉宁作了批示,指出“现提出的报告非常好,科技创新及转化涉及一系列重大问题需要全面研究,制订有效的整体政策”,要求市有关部门集中时间专题研究。

  五年来,科技委紧紧围绕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重大任务,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积极稳妥地推进协商民主实践,演绎了科技创新调研的“连续剧”。先后就加快推进我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发展、促进北京科技服务业新业态发展、促进首都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深化首都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等课题开展联合调研,进行协商议政,为促进北京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京津冀协同创新合作机制、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创办“科技讲堂”特色活动,助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科技讲堂”是本届政协打造的特色活动。市政协科技委于2015年开创性地举办了特色鲜明、活泼生动的“科技讲堂”活动。主要采取走出去的方式,组织委员到科研院所高校企业,走进实验室、走进博物馆,邀请专家进行有深度的讲座并实地考察。委员们走进中国核工业集团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了解中国实验快堆发展历程、显著成就和发展前景;走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地参观了3D打印、无人机、月宫一号实验室;走进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和动物研究所,围绕石墨烯、量子通信、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等相关理论、发展及应用前景等进行了互动交流和热烈讨论;参加“中国的探月梦”专题报告会,感受我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

  一系列丰富而有内涵的活动展示了我国最前沿的科技创新成果,委员们体察科技创新发展动态,拓展了视野,极大地振奋了精神,增强了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信心。委员对科技发展的重点热点问题以及成功经验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和实际感受,进一步促进了委员对科技创新建设的思考。

  “科技讲堂”活动创新了委员履职的新形式。活动与履职相结合,委员们在学习中履职,在履职中学习,用好用足政协话语权。例如,通过学习考察活动,委员们将中央高校院所在发展建设中所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及时通过诤友信息等渠道反映给市委市政府,为深化院市合作创造良好条件。在“科技讲堂”走进位于怀柔区的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期间,结合督办《关于高度重视并全面推进怀柔科学城建设的提案》,委员们实地考察中国科学院大学和雁栖湖生态示范区规划建设情况,就高水准规划建设怀柔科学城相关问题与怀柔区政府进行座谈交流,有力推动了综合性前沿基础研究国家实验室建设进程。

  五年来,科技讲堂的内容领域逐步丰富,参与面不断扩大,不仅科技委的委员参加,而且市政协其它委委员、区政协委员及全国政协委员都踊跃参与。科技讲堂得到委员的充分认可,得到参与各方一致好评,得到市领导的充分肯定,成为本届政协打造的特色品牌。委员们认为活动有特色、内容有新意、自身有收获。吉林主席指出,“科技讲堂”活动体现了政协学习方式的创新,为政协委员加强学习、提高履职能力搭建了新的平台。

  多种渠道拓展平台,聚力科技创新建设

  积极开展编辑拍摄《中关村口述史》工作,探索打造委员履职新平台。存史资政育人是政协一项重要职能,在陈春先、王选、李荻生等中关村初创亲历者先后离世的情景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本着有利于事业、有利于发展、对历史负责的初衷,在市政协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科技委与北京电视台、海淀区政协通力合作,抢救性地开展编辑拍摄中关村口述史工作。委员积极发掘联系重要史料人,完成了10余位中关村创业初期老领导和企业家的采访拍摄任务;科技委积极协调中关村管委会、海淀区档案局等单位,补充完善历史资料、音视频信息,以第一手资料生动再现中关村发展初期艰苦创业的真实状态,填补了中关村创新发展雏形的史料,抢救了中关村发展的一段重要历史。

  《中关村口述史》的拍摄工作,既是对历史的尊重和贡献,也搭建委员更好履职的平台。口述史一期《中关村创业史话》在北京电视台新闻频道多个栏目播出,政协委员交口称赞,得到了社会的热烈反响,很多老领导老同志致电提出收藏本片的要求。

  借助“外脑”智库优势,为科学民主决策提供有力支撑。一是每年围绕一个主题与市科协联合举办科技论坛(后调整为科技专题座谈会)。五年来,在前期系统调研、深入研讨和广泛交流的基础上,科技委邀请中科院院士、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委员、科技界专家学者,围绕“首都科技型孵化器建设”、“推动双创,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加快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等主题建言献策,形成对策建议。目前科技论坛已成为市领导高度重视、政协委员积极参与、首都科技界广泛关注、研讨成果丰富的品牌活动,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工作机制,搭建了交流思想、凝聚共识的平台,促进了参政议政成果的转化,扩大了政协履职的社会影响。二是建立与市科研院的长期合作机制,将年度重点调研课题纳入到软科学研究布局中,借助北京决策咨询中心在人才队伍、数据模型和研究成果等方面的优势力量,为拓展专题调研的深度和广度,提升调研成果的转化质量增添助力。2016年,双方共同编辑出版了《首都科技创新调研报告》一书,收录了科技委自2008年成立以来完成的15篇调研报告。三是邀请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市社科院、北京大学、首经济贸大学的专家学者组成专家组,分13个专项进行课题研究。组织收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打造创新中心的一系列措施,突出针对美国硅谷加强国际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编撰出版了《推进全国创新中心建设》一书。

  开展界别协商,深度激发委员履职活力。围绕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知识产权(专利)、科技发展规划、创新行动、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协同创新等重大问题,组织科协界和科技界委员开展民主协商。充分运用互联网+的技术手段,采取网络远程协商的方式,推动提案办理有效集成,委员的履职建言也从线下转到线上和线下并存。

  五年来,科技委先后围绕“北京知识产权服务业高端化发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等主题,邀请提案人、相关专业领域的委员、及部分专家学者通过网络视频会议系统进行座谈研讨,提出对策建议。市政协十二届三次全会期间,有委员建议推动中关村企业参与德国联邦教研部项目,推动高科技企业“走出去”,促进国际先进技术“引进来”,科技委第一时间将这一重要信息转达给中关村管委会并积极协调推进。

  注重发挥委员主体作用,为委员履职服好务

  学习是政协的重要职能,也是专委会的基础性工作,更是委员发挥作用的保障。科技委通过科技讲堂、专题讲座、情况通报、集体学习等多种形式,组织委员围绕落实《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等中央和北京市重要文件开展系列履职活动,引导委员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为履职活动奠定思想和理论基础。

  推进走访联系工作不断深化,促进委员更好发挥作用。科技委把走访慰问与专委会日常性工作有机结合,使走访工作成为沟通交流情况、了解委员关注热点、听取反馈委员履职建议的重要途径。2014年,市政协主席吉林带队到中国科学院看望在科学院工作的政协委员,围绕“发挥首都科技资源优势,加快首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主题,与中科院院长及15位中科院系统、全国及市、区政协委员座谈交流,着重听取与会委员关于推进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国家科学思想库”的优势,加快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意见建议,并及时报送市委市政府。

  积极营造和谐民主氛围,不断增强科技委的凝聚力。科技委始终把团结委员、增进共识、画出最大同心圆作为工作的重点。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编织委员情感交流的新纽带,把微信群作为“委员网络之家”,及时为委员送上生日祝福、荣誉祝贺和健康问候,让每一位委员感受到家的温暖;实时发布反映专委会调研、考察的图片信息,让委员随时随地了解科技委的动态,更加密切与政协的关系;紧跟时代发展趋势,推送前沿科技、时事评论、哲理小文,通过思想碰撞,激发出创新火花,更增进委员间的了解。组织丰富多彩的高质量活动,使委员们在政协的履职平台上,不断扩大自身视野,提升履职能力。委员们在履职过程中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团结一致、共谋发展,形成了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更体现了科技委非常强的凝聚力。

  (北京市政协科技委员会 责任编辑 郭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