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政协期刊 > 北京观察 > 2017-06 > 视点 Focus

寻找疏解与提升的平衡点

张 萌

时间:2017-06-22   来源:2017年06期

  京津冀一体化及其协同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其中疏解非首都功能是战略核心,也是破解北京大城市病的突破口。另一方面,建设一流、宜居的国家化大都市是北京城市建设的宏伟目标,必然需要在服务业发展中提升业态品质,为市民生活提供更优质服务。

  如何处理好二者关系,在疏解非首都功能背景下保持较高水准生活性服务业供给,是制定与落实北京城市规划的大问题。

  首先,要充分认识二者潜在矛盾。把控好北京城市人口规模是疏解非首都功能的主要目标之一,而提升生活性商业、服务业品质又客观要求行业稳定,保持一定规模的从业人员。因此,二者并非总是并行不悖,实际上这种潜在矛盾已经有所反映。

  在北京市新增产业禁限政策引导下,截至2016年底,全市疏解市场302个,商户6.1万个,从业人员21.6万人,批发和零售业新设市场主体数下降18.36%。

  在这些数字的背后,已有某些便利店连锁企业表示,其经营发展受到限制。企业是跟随市场需求进退的,企业的声音往往也是市场需求的声音。如果企业因政策原因而非市场原因无法提供商品与服务,势必会影响市民生活品质。

  其次,要做好二者顶层设计。疏解非首都功能与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虽然分属不同层次,但同等重要。促进二者协同推进,需要分别做好顶层设计。

  第一,进一步优化新增产业禁限政策。

  不同的产业在一个城市的布局犹如纺织品中的经纬线,彼此交织、互相承托,如果单纯地剥离掉其中一些经线或纬线,就会在局部出现垮塌。因此,治理北京大城市病,缓解人口压力,应尽可能地从人口总规模入手,全方位提高人口流入门槛。

  产业禁限政策要以降低人口总规模为远期目标,同时兼顾经济结构的完整与稳定。因此,应持续研究禁限目录范围,精准定位禁限目标,动态调整禁限力度。一方面要在总体上逐步扩大禁限产业种类,以保持产业间结构匹配,防止在局部出现供需矛盾。另一方面要精准定位禁限目标,有进有退。例如:房地产行业对于城市人口承载总量关系紧密,目前只有东城区、西城区禁止新建商品房住宅类项目,禁限力度显然不够。而对于零售业来说,事关民生,需要更多倾听市民与企业的声音,细化、微调政策中的禁限对象,跟踪排查政策执行中的失误与偏差,对于确实影响市民生活品质的禁限对象,应及时调出。

  第二,确立与疏解政策相适应的生活性服务业业态模式。

  近几年北京大力清退以“动批”为代表的小商品市场和服装鞋帽城。在这种业态模式下,消费品过于细致入微,存在大量面向外地的批发业务,往往采取零散摊位租赁的运作方式,这些都造成吸纳了大量从业人口。除此以外,窗帘布艺城、珠宝首饰城、厨具市场等等,也大多具有此类特征。总体来看,对于生活中最为细节的某类商品,如果将其销售渠道建设成“商品城”的业态模式,都需要清退疏解。

  将城市疏解与生活品质二者兼顾统筹,有两种业态模式值得重点关注。

  一是大型综合性超市、仓储类超市。这种业态模式不强调商品的专业性、单一性,种类较为齐全,可以覆盖大多数基本生活必需品。另一方面,这类模式大多由企业集团经营,相对于个体摊位租赁方式来说,更看重自身品牌及长远发展,商品质量和服务有更多的保障,消费者维权也具有更为成熟的机制和明确的渠道,符合消费者利益。总之,这个模式体现着规模效应,能够以较少的从业人口带来同样或更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二是便利店模式。这种业态模式提供的商品种类同样较为齐全,虽然单一品种下的可选余地远远小于大型综合类超市,但仍可满足一次简单的购物需求。便利店多采取集团化经营,供货渠道成熟,商品质量有保障,符合消费者利益。便利店从业人员较少,四人左右即可维持一个便利店的日常经营。总之,这个模式大体上可看作综合性超市、仓储类超市的缩微版。

  三是做好两种业态模式的协调与互补。将两种业态模式从供给侧置于市民生活大局,如同在棋盘落子,需要做好布局,发挥它们各自的作用,协调一致、互为补充。具体来说,可从“服务半径”、“辐射范围”等角度加以规划。

  便利店体现的是简单快捷,需要最大程度贴近市民居住地,应通过政策支持,重点加强在居民社区、小区的建设力度。便利店建设数量应以能够满足该社区、小区居民的简单购物需求为标准,形成服务半径对该区域的全覆盖。

  而大型综合性超市、仓储类超市往往带有“一周采购一次”的周末概念,体现的是全面、舒适、休闲,需要提供更为舒适的购物环境和更加丰富的商品。大型超市的服务半径不是某一个小区,而是多个小区,其建设数量应以能够满足多个小区居民的高品质购物需求为标准。

  以此为思路,全市及各区应描绘出商业、服务业的供给能力视图,使任何一个社区均处在上述两种业态模式的服务半径之内。

  综上所述,粗放对待生活性服务业会回到“动批”的老路上,而急剧压缩生活性服务业的零售环节会造成局部的供给不足。大型超市与便利店的互补架构或许在非首都功能疏解和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作者系民革成员、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风险管理部经理 张 萌 责任编辑 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