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政协工作 > 图片新闻

燕瑛: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 培育科技领军企业

时间:2023-09-11   来源:《中国政协》2023年第17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从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政策支持、法治保障以及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等方面,提出31条举措,为民营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大动力。其中第16条指出:鼓励民营企业根据国家战略需要和行业发展趋势,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按规定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培育一批关键行业民营科技领军企业等。

  燕瑛带队调研民营科技领军企业

  科技型民营企业是最富活力、最具潜力和创造力的经济细胞,也是国家科技创新的主体力量,尤其是科技型骨干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卡脖子”技术突围中发挥了“突击队”的作用。目前在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上还面临一些问题亟待关注。一是企业在创新决策、科研组织等方面的主体地位尚未得到有效落实,与国外相比,我国科技型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决策、技术创新活动、科研组织的主体,在产学研合作中缺乏内在动力和主动权,特别是在由政府牵头的重大产学研合作项目中,企业缺乏主导作用,话语权相对较弱,一些重大科研攻关项目也主要交给高校和科研院所牵头,企业只提供相应的资金配套和进行试验验证,并且在国家科技计划与项目论证中,评审组大多由政府官员和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组成,来自企业的专家较少,不能充分反映和体现企业的需求,企业的主体地位没有完全确立,制约了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二是隐性壁垒和准入门槛阻碍了民营企业参与科技创新项目尤其是重大科技创新任务,如注册资本构成、资质认证、许可证制度等方面限制;三是在民营企业参与和承担国家重大创新任务规划、论证、建设等方面,还缺乏必要的政策空间和实践机会,还有待保障民营企业获得公平公正的参与竞争条件。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技强国战略,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上的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的引领支撑作用,建议:

  一是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统筹发挥好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国有和民营企业的优势与特长,民营企业在模式创新、技术攻关上具有独特优势,应赋予平等的竞争机会,并让这种优势转化为推动科技进步的生产力。引导企业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开展研发,围绕科技创新政策、科技重大专项等定期举办政府与企业间的交流研讨,提高企业的参与度;健全科技创新政策的企业咨询制度,提升企业在科技创新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话语权;进一步明确科技创新政策的制定,企业参与是必要环节;扭转多年来企业科研人员在重大攻关项目和科技决策专家组中所占比重低、话语权和研发主导权弱的局面。

  二是政府支持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生态系统。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任务为牵引,政府部门主导并紧密参与,由创新能力突出的优势企业牵头,按需求将能够优势互补的大学、科研院所及其他企业有效组织起来协同攻关,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生态攻关模式。政府为政策引导者,出台专门的扶持政策;领军企业是实际牵头单位,总结行业共性问题,提出创新体创新方向,并提供验证环境;高校和科研院所是基础研究提供者;上下游企业与领军企业配合共同解决问题。在这种模式中,需要设立理事会作为领导机构,并成立专家委员会,聘请相关领域院士为名誉顾问,成立专职工作推进组负责日常组织协调,围绕产业需求打造专门的研究中心和成果转化中心。这样组建的创新生态一是有利于汇聚各行业领域的创新资源,推动行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二是领军企业牵头,一方面有利于汇聚资源,另一方面有利于保障该行业发展的资金投入;三是通过共建联合实验室、校企课程共建、工程硕博培养、设立基金等方式有利于支持科技、教育、人才“三位一体”创新发展。

 燕瑛带队调研民营科技领军企业

  三是激励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研发投入主体。进一步落实好“揭榜挂帅”制度,不应把企业盈利增长作为考量条件,不应把行业代码、固定资产投入等设置为科技创新评价的门槛和依据;对研发投入强度高且创新产出突出的企业、企业主导建立的新型研发机构或创新合作平台,进一步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强化企业研发投入激励;设立企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金,成果转化能否成功,融资是关键,应拓宽融资渠道,降低企业成果转化的融资成本,如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等,有效拓展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融资渠道;积极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给予企业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新材料首批次的保险补偿和金融激励。

  四是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高校科研院所协同科研组织机制。企业以科技创新项目为牵引,创新企业与高校院所产学研合作模式,如联合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共同组建创新平台及新型研发机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方式,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全方位、多层次产学研合作攻关,充分发挥科技型民营企业敏锐把握市场需求的优势,把创新更有效的转化为新产品、新项目和新产业;建立科研人才流通机制,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才资源优势,如建立高校科研院所优秀年轻科研人才企业实践锻炼、硕士博士博士后企业实习锻炼机制,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完善民营企业职称评审政策,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提供良好平台保障。(燕 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