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政协全会 > 政协北京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 媒体关注

如何让群众更有“医”靠?市政协委员聚焦医疗保障工作建言献策

时间:2023-01-19   来源:人民政协网

  委员声音

  关键词 医疗卫生

  沈琳委员:

  加强医疗资源储备,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沈琳表示,正式实施“乙类乙管”后,我国疫情防控工作重心从预防转向救治,围绕‘保健康、防重症’目标,应刻不容缓做好医疗资源准备。

  “首先,应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加快医疗物资储备。”沈琳建议,要科学规划和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医疗资源、物资储备体系。加强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建设,配足、配齐救治床位,同时对重症的监护单元(ICU)加强建设,要确保ICU床位要求,确保随时可以补充ICU的候选单元。

  沈琳进一步建议,制定分级分类诊疗方案,畅通救济渠道,提高办理时效。健全医务人员培养、培训制度,使每位医务人员都有接受再培训的机会,实现相关知识储备。加快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才,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人才或临床实战的优质团队。

  刘宁委员:

  建立中西医融合的诊疗模式服务百姓

  来自民盟界别的北京市政协委员刘宁表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已经逐渐演进为有明确发展目标和独特方法论的医学体系。

  刘宁认为,中西医结合的关键在于创新,应在融合中发展,融合中创新。

  刘宁在调研中发现,在中西医理论融合的指导下,人们对疾病病因学有了新的思考和认知,医生们也丰富了临床治疗手段,新医学体系的诊疗模式取得突破性进展,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轻患者负担,减少医疗支出。他建议,由市教育、卫生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实施,相关医学院校,如北大医学部、首都医科大学等相关高校及科研单位联合成立相关学科,培养专业人才,在各个医院遴选中西医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开展临床工作,并在医院成立中西医融合多手段治疗科室,广纳贤才,在交流中融合,在碰撞中进步。

  杨金生委员:

  让民营医院在规划建设、税收和人才待遇等方面享受平等待遇

  民营医疗机构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守护百姓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所长杨金生建议,要加强对区域医疗和公共卫生机构设置的统筹规划,引导卫生资源向公共卫生和基层倾斜,向薄弱区域和薄弱领域倾斜,增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综合服务能力。鼓励社会资本发展具有一定规模、有特色的医疗机构,在机构规划、建设、税收和人才待遇等方面享受与公立医疗机构平等的待遇。

  杨金生进一步建议,相关部门要关注区别对待民营医院运行的税收问题,保障民营医院医务人员享受平等待遇,进一步完善多点执业配套措施,加强对民营医院的引导和监管。

  朱秀峰委员:

  弘扬中医外治文化 完善中医外治技术规范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汉章针刀医院院长朱秀峰表示,弘扬中医外治文化首先应规范行医标准。

  如何进一步完善中医外治技术规范?朱秀峰建议,首先应提高中医外治培训要求,对适宜技术实行年度普及宣传,实行中医技术巡查认证制度。其次,应鼓励医疗机构开展手册内一定比例的技术实践,由专业机构对该技术使用情况给予评分,并将评分纳入医疗机构年审考核内容。此外,还需设立技术使用门槛,规范委培制度,增加学习课时,结束学习后,需参加考核获得相关证件,才可上岗。

  在中医外治的技术推广上,朱秀峰认为,应加大对中医外治技术的宣传力度,一方面,让更多医生和病人了解这门手艺。另一方面,也可促进这门手艺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