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专题活动 >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十届政协五年巡礼 > 委员风采
来源: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担任市政协委员已经快五年了。在这五年当中,除了参加每年一次的全会之外,平时主要参加文史委员会的活动,与文史委的同志工作接触比较多,对文史委的工作也很有感情。由于本职工作比较忙和能力所限,我没有为政协做过多少贡献,却在做政协委员期间学习到了不少东西,有许多收获和体会。
五年间,我亲眼目睹了各界委员为市民群众排忧解难奔走呼吁,为首都北京的建设发展建言献策,真正是群策群力、同舟共济。许多问题和矛盾,由于政协的努力和推动,较为及时地得到了解决。实践证明,政治协商制度在我国民主政治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政协既不是国家政权体系内的国家机关,也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团体,政协的地位非同一般,作用更是非同寻常,常能发挥国家机关和一般社会团体所不具备的特殊作用。人们通常把政协同党委、人大和政府并列为四套班子,以表明对她的重视和尊重。很多人对她的基本性质、地位、作用还进行过许多深入而周详的研究和论述,都是很有道理的。从感情上说,我喜欢政协,是觉得她更像一所读不完的学校。
我喜欢政协的构成。政协人才荟萃,智力雄厚,汇聚了各行各业各个方面的代表人士、专家教授和行业精英,并通过他们联系各自所在界别的群众,进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北京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我做了政协委员之后,最感幸福的是一下子认识了那么多的良师益友。以文史委为例,参加专委会的同志多来自高校、科研院所、文化艺术等单位,大多都是对北京文史某个方面有专门研究的专家,可谓是人才济济。此外,还邀请了一些以前曾经担任过市政协委员的老专家,如中国现代文学馆原馆长舒乙、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弥松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蔡美彪、北京出版社原总编辑陶信成、民俗研究专家赵书、著名漫画家李滨声……都是令人肃然起敬、德高望重的大家。《论语》季氏篇记载了孔夫子的择友标准,“友直,友谅,友多闻”,这就是所谓的“益者三友”。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正直坦荡的朋友,谦逊宽和的朋友,博学多才的朋友。我常想,除了政协之外,哪个组织机构和个人又能有能力把这么多不同行业、不同年龄段的专家集中在一起呢?跟这些委员在一起,学不完的做人做事,学不完的道德文章。
我喜欢政协的环境氛围。政协委员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团结民主为准则,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与人为善,以仁德信义待人,团结互助,和睦相处,广交朋友,形成了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政协委员之间是这样,政协内各界别之间是这样,政协在与市委市政府协商时是这样,政协委员在与普通市民进行沟通时也是这样。这样的环境氛围,最利于工作,也最容易产生较为理想的工作实效。政协和政协委员的一切履职工作都离不开明确的政治目标,关注国计民生,推动社会进步,是其核心要务。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如实反映人民群众和各方面的意愿要求,维护北京市团结、稳定、祥和的政治局面,努力建设和谐社会,是每一位政协委员的责任。北京市政协集中了几十个界别的委员,融洽和谐的环境氛围保障了工作的顺利开展。譬如说,不同的民族宗教、同一宗教内部的不同派别,向来是冰炭不同炉的。时至今日,在世界的一些地方仍然被民族宗教的矛盾问题搞得水火不容,杀得你死我活。但在中国政协,不同民族宗教,不同利益阶层,不同学术流派,却可以民主协商,坦诚交流,求同存异,和谐共处。这源于目标的一致性,也离不开政协的光荣传统。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我国各民主党派、各界人士参政议政的重要场所。政协的广开言路、广求良策、广集民智、广纳民意,对于促进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具有重要作用。我有时想,如果我国的机关单位和社会组织,在处理问题时,都能学习政协的民主作风,像政协那样平易深入地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那么许多事情兴许会办得更好些。
我喜欢政协的进取精神和忧患意识。政协与政府不同,她本身没有什么硬任务和硬目标,政协委员的工作动力来自于他们的进取精神和忧患意识。进取精神就是要与时俱进,是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忧患意识是说看问题要超前,要有前瞻性,防患于未然。江泽民同志指出:“全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各级党组织要努力增强解决自身矛盾的能力,勇于正视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决不回避和粉饰。”政协委员是党和政府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挚友,更是坦诚进言、勇于提出不同意见的诤友。这就需要有积极的、建设性的批评和建言立论。五年来,文史委关于古都风貌的保护、关于名人故居的保护、关于文化遗产周边环境的保护、关于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等调研和提案,都体现了与时俱进、不断提高的进取精神和防患于未然的忧患意识。这些工作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而从事这种工作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学习和锻炼。
我喜欢政协优越的学习条件。学习是政协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政协的学习活动丰富精彩,且富有实效。有暑期学习班,有专题报告会,有专题研讨会,有各个专门委员会的参观考察活动等等。我切身感到,参加这些学习活动真的是获益匪浅。它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政治水平和理论水平,能帮助我们及时地把握党的中心工作和国内外的形势,能有助于了解变化着的实际情况,能突破个人见识的局限性,开拓思路和视野,能广交朋友得到友谊和信息,能活跃思想不断促使自己思考新问题。当然,政协的学习还包括在社会实践中学习。这包括参加市政协组织的集中视察和专门委员会的调查研究活动,以及平时关注和反映社情民意等。不能不说的是,政协能不断地提供有价值的学习材料,除了《北京观察》《人民政协报》之外,《学习》更是一种非常好的刊物。
我喜欢政协的机关作风。我喜欢政协,愿意参加政协活动,是与政协机关工作人员热情待人的服务作风,与他们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分不开的。我觉得政协机关的工作人员与其他单位部门的公务员相比,形象更像“公仆”,感觉更像朋友。他们在制定工作计划和撰写工作总结时,是那样的认真、全面,并反复征求政协委员的意见,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每次组织活动都做到了精心安排,提前寄发通知,到时再电话落实,所有细节都有所考虑,整个活动组织得善始善终,因而总能达到预期目标。机关工作人员对所有委员一视同仁,关心体贴,服务到位。情生于中,让人感到热乎乎的。这里没有“官本位”。细致、高效、周到、圆满,是政协机关的工作风格。政协机关作风是有传统的,是政协凝聚力的一个构成因素。
我在政协学到了很多东西,而上面所说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我认为政协是一所读不完的学校。一个人,不管他是不是政协委员,只要他接触过政协工作,了解政协,我想他都会同意我的说法的。
(作者系北京联合大学书画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