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提案建言 > 市政协委员

北京市政协委员郑默杰:推进社区康复医疗服务能力建设

郑默杰

时间:2022-08-22   来源:2022年08期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要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实现全面康复。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北京常住人口2189万,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91.2万人,占13.3%,人口老龄化严重。同时,现有社区慢性病病人近200万人,持证残疾人不少于55万人。康复医疗服务需求巨大,且不断增长,而满足这些康复需求最方便、快捷的机构就在社区。因此,全面分析当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促进社区康复工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就成了当务之急。
  对北京35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查显示,设置康复室的不足200家,且大多数以中医服务为主,现代康复服务短缺严重。现代康复服务具备一定规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足50家。
  就社区而言,康复人才总体上呈现“总量不足、高层次人才尤为短缺”特点。一方面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编制少,另一方面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平台低,人才成长缓慢且收入不高。虽然很多地方建立了康复站点,但是由于缺乏康复专业技术人员,能提供的康复服务非常有限。由于社区康复起步较晚,尚未引起政府部门足够重视,因缺少投入导致社区康复工作经常陷入窘境。有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因缺少场地而没有设立康复服务站点,或者康复基础设备设施落后,提供不了全面的康复服务。
  建议大力促进社区康复机构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和资金投入,完善社区康复服务顶层设计,解决其中的具体问题。
  理顺机制,畅通渠道。社区康复服务不仅仅是医学问题,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社会问题,与社区建设和养老服务等诸多问题混杂在一起,希望政府部门首先从体制机制上解决这一问题。解决社区康复人员的编制、薪资待遇、职务职称晋升等问题;解决社区康复服务的场地、资金投入等问题;解决社区康复服务多方利益纠葛问题。
  培养人才,留住人才。要进一步加强教育培训,建立社区康复人才培养基地,强化职业素质,增强服务意识,实施康复专业人才实名制培训。要鼓励相应院校招收、培养社区康复人才,从源头上解决康复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与区域内高等级康复医疗机构建立技术指导、人才培养机制,将现有的“医联体”工作抓实、抓细,让社区康复人才队伍建设得到不断提升和发展。
  多方参与,加大投入。社区康复是社会公益属性,需要政府投入。同时可与辖区的企业合作,或通过购买服务,或与慈善基金合作的形式让社会资本进入到康复工作中来,让社区康复工作最大限度获得多方关注。这样社区康复才能拥有充足的资金和合适的场地,让先进的技术、设备落户在社区,满足社区日趋扩大的康复需求。

  作者系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

责任编辑 秦焕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