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提案建言 > 人民团体、市政协专委会

加强在京港澳大学生就业服务

北京市青联

时间:2022-05-19   来源:2022年05期

  随着港澳与内地交流不断深入,港澳学生在北京就读、就业人数不断增长。北京团市委、市青联于2021年9月至12月开展了“在京港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研,调研显示,在京港澳大学生在内地、返港澳就业方面,还存在着港澳身份、就业制度、人脉、实习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港澳身份在内地就业存在一定的制度、市场障碍。接近半数的受访港澳大学生有意愿在内地发展,其中27.94%的学生计划在内地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再考虑长远发展;20.59%的学生则计划在内地长久性工作。但存在“因港澳身份而被用人单位拒用”“起始薪资水平较低”“求职竞争更加激烈”等困难。

  返港澳就业存在障碍。在京港澳大学生中,52.94%的学生计划返回港澳地区就业发展,但在京交流学习的经历可能未给返港澳就业“增值加分”。调研显示,主要障碍体现在四个方面:香港雇主不认可或不熟悉内地的学历、缺乏在港澳的人脉积累、缺乏在港澳的实习经历、两地资格认证不能互通。如何为在京港澳大学生提供当地实习机会,增加与当地政商机构的联系,是提升北京学习项目吸引力的重要因素。

  急需法律、政策解读和个人求职等就业辅导。超过一半的被调查大学生都希望北京高校可以提供针对或者涉及港澳青年就业的相关政策解读。其中,64.71%的被调查大学生希望开设“针对内地各地出台的港澳青年政策法规进行解读的课程”;52.94%的被调查者希望开设“针对香港、澳门出台的青年就业政策法规进行解读的课程”。另有45.59%的在京港澳大学生希望开设个人求职就业相关课程,包括对求职技巧、渠道、职场礼仪的指导。

  为此,建议在北京市机关事业单位尝试招录符合条件的在京港澳大学生。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内地政府机构是他们最青睐的内地工作岗位,约占了参加调研人数的6成。但在京港澳大学生暂无学籍和户籍档案,不能签订三方协议,成为限制他们报考、应聘内地政府和事业单位的制度障碍。

  提供更多实习机会,为返乡就业提供桥梁。强化与香港、澳门政府或企业的合作,搭建更多青年创业就业、交流学习的平台,给予在京港澳大学生更多返回港澳当地实习的机会,协助“港澳籍学生”融入本地职场。如协调香港劳工处青年就业科增设“协助内地毕业青年回港就业”计划,协调澳门青年就业部门提供返澳就业相关计划,提供更有力的支援服务。

  梳理港澳青年在京就业相关政策,开发针对性强、质量高的就业指导课程。系统梳理内地、港澳地区关于港澳青年就业的政策,组织专门力量对相关政策进行研究解读,汇编开发出针对在京港澳大学生的就业辅导课程,为港澳青年融入内地发展、返港澳创业就业提供更多支持。

责任编辑 秦焕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