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北京市委员会:加强北京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时间:2024-03-01 来源:北京市政协微信公众号
问题及分析
北京大运河文化带以元代白浮泉引水沿线、通惠河、坝河和白河(今北运河)为保护主线,全长82公里,水系流域面积4293平方公里,途径昌平、海淀、西城、东城、朝阳、顺义和通州等区。
民盟北京市委2023年就北京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开展专题调研,发现运河沿线文物等级高、分布密集、时代跨度长、类型丰富,逐步形成金融、文化、商务、科技、信息、医药等高精尖产业结构体系,但文化带整体建设发展尚存在以下问题:
一、管理条块分割,缺乏有效协调机制
目前,北京大运河建设的统一管理保障机制还不健全,跨区域、跨部门之间的协同管理不到位,缺乏系统有效的协同机制和多元集成的综合运行机制。
二、文化资源挖掘不深,产品和载体不系统
大运河文化资源分为实物和非实物形态两种类型。目前我市运河沿线针对不同实物形态特点的设计开发、文化产品数量质量、体系化程度等均存在一定问题,涵盖创意设计、图书出版、广播影视、动漫游戏、融入性文化景观、运河景区等各方面。
三、投融资渠道和人力资源保障不足
北京大运河段沿线产业培育投融资体制上,以政府预算为引领,社会资本引入相对欠缺,部分产业培育资金缺口较大。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亟待提升,需要吸引更多高科技人才投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四、水生态治理水平有待持续提升
大运河文化带(北京段)沿线雨污合流、雨污混接现象依然存在。对于分流制管网初期雨水污染强度大,初期雨水、生活污水等进入河道直接影响到大运河水质。同时,大运河文化带(北京段)流域上游支流河道及主流下游部分河道农村地区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不够完善,也造成水体污染。
建议
一、为大运河遗产保护立法
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大运河高质量发展,需针对大运河沿线特定区域的特定问题,如遗产区域建设、施工安全、历史要素保护、水工遗产保护、水环境等,通过专门立法,提供法律制度层面的保护,以明确大运河保护的法律地位,协调跨区域跨部门重大事项,督促检查相关重要工作落实情况。
二、明确管理边界,建立运河流域水环境管理机构
建立专门的大运河文化带(北京段)流域水环境多部门多区域融合的管理机构,全面推动相关水域的深层次开放,并整合流域水环境监管执法责任,提高管理效率。引入“民间河长”制,激发社会力量在流域水环境保护中的活力,一体实现水源涵养、清洁水生产、水质保障等目标。
三、组建大运河产业联盟,统一整合资源
以大运河文化带(北京段)沿线政府、管理单位、运营单位、水务、海事、企业等部门组建大运河产业联盟,共同策划举办大运河各类综合性文旅节庆活动,实现协同高效发展。
四、通过设立基金实现多渠道融资、产业化发展,更好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
设立公益性“文化发展基金”,促进沿线文旅事业发展;设立“生态保护基金”,对运河环保建设进行扶持;设立“产业发展基金”,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建立大运河人才库,设立大运河贡献奖,对为大运河作出突出贡献的各类人才进行表彰,对大运河沿线非遗传承人进行保护。
五、重构大运河记忆,创排运河实景演出,出版运河文献汇编,加强运河文化遗址保护
由于历史变迁,部分文物已经消失湮灭,留存的金石拓片成为仅存的记忆载体。建议排演运河题材的水上实景演出,出版《大运河金石文献汇编》,将加强大运河文化带遗址(如:琉球国墓等)保护纳入全市文物保护重点工作,并延续历史风貌,做好大运河文物主题游径,为重构大运河记忆、研究大运河文化提供充分素材。
作者:
责任编辑:shishihui
来源:北京市政协微信公众号
图:市政协宣传处 文:北京市政协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