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提案建言 > 民主党派、市工商联

民革北京市委员会:打造国际商事仲裁中心 服务首都开放发展

时间:2024-02-29   来源:北京市政协微信公众号

  问题及分析

  将北京建设成为国际商事仲裁中心,既符合 “两区”建设不断深入的要求,也符合落实《北京市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目标,更是北京成为法治中国首善之区的重要抓手。目前,设立在北京的商事仲裁机构与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商事仲裁中心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一、仲裁行业缺乏具有前瞻性的统一规划

  随着“两办”《关于完善仲裁制度提高仲裁公信力的若干意见》的发布、司法部《中国仲裁2022方案》的提出,上海和深圳不断推出新的举措。以深圳为例,2022年深圳国际仲裁院受理的仲裁案件总争议金额达到1272亿元人民币,跃居亚洲第一、全球前三。

  相比之下,北京市的仲裁行业发展思路不甚明晰,此前多年积累的比较优势不断降低,缺乏具有前瞻性的的统一规划。

  二、仲裁机构缺乏合理的区域布局

  北京的三家仲裁机构中,只有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在境内外开设了分支机构。北京仲裁委员会作为北京市市政府组建的唯一一家仲裁机构,无论是在北京周边城市还是在海外地区,其均未有区域性布局。

  三、仲裁机构缺乏有效的国际化仲裁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措施

  仲裁机构人员构成的国际化及培养是境内外当事人在选择仲裁机构时考虑的首选要素。目前,北京市的仲裁机构缺乏有效的国际化仲裁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措施,工作人员国际化程度明显不足。

  四、仲裁行业缺乏有效的国际宣传和推广

  基于北京市的仲裁机构缺乏有效的国际宣传和推广,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有限,国际知名度及公信力不足。

  建议

  一、明确我市的仲裁行业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

  参考香港和新加坡的目标驱动发展模式,采用“经济驱动+政府倡导”的路径,制定仲裁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思路、时间安排和具体举措。进行系统性谋划。从核心产业布局,由政府招商团队牵头,带领区域内的仲裁、法律服务机构进行营商环境宣传,吸引国际知名仲裁、法律服务机构入驻,为投资商提供高端法律服务。从“一带一路”海外规划布局,设立区域国际仲裁中心办事处,服务于投资当地的中国企业。

  二、加大涉外法律人才集聚培养,引进高端国际商事仲裁人才

  在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方面,可通过扩大师资,开设国际争议解决法律实务课程。可通过举办国际仲裁相关的模拟仲裁比赛,吸引全国优秀涉外法律人才参与。在机构理事会/委员会层面,可增加境外专业人士的构成,既能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又能提升仲裁机构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及公信力。在国际商事仲裁员引进方面,可对优质外籍仲裁员给予入境便利,及税收优惠等,以吸引其来华参与仲裁案件,进而吸引境外公司选择北京作为仲裁地。在案件秘书招聘和培养方面,可通过鼓励优秀人才境外访学、允许仲裁机构邀请外籍学生申请短期公务签证来京实习等方式,储备国际仲裁人才。

  三、积极引进国际商事仲裁和调解优质资源,打造合作平台

  积极引进国际知名仲裁机构和国际商事调解组织在北京设立分支机构,为其开展商事争议领域涉外仲裁和涉外调解业务提供便利,打造国际仲裁机构合作新平台。

  四、建设面向全球的数字化仲裁服务平台,为国内外仲裁机构、仲裁员、当事人提供便捷高效的仲裁服务

  运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建设面向全球的北京国际商事仲裁数字化服务平台,实现全球国际商事仲裁机构、组织和人才,能够线上集成化交互链接。为国内外仲裁机构、仲裁员、当事人提供便捷高效的仲裁服务。在对外经贸、投资活动中,打造“北京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