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提案建言 > 民主党派、市工商联

台盟北京市委员会:促进滨河空间更新活化,助力北京以水兴城

时间:2024-02-27   来源:北京市政协微信公众号

  问题及分析

  中共二十大明确提出“加快转变超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作为城市发展和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河流及滨水空间蕴含着丰厚的城市历史、文化和生态资源,对城市发展建设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北京积极打造水清、岸绿、安全、宜人的滨水空间,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总体而言,滨河空间建设受到城水分离、交通割裂、用地狭窄、指标制约等问题的困扰。

  主要体现在:因历史上北京的河道大多是为排洪、引水而开凿的人工河道,滨河两侧城市空间的开发不足,与河道缺乏互动联系;机动车的通行割裂了两侧城市用地与河道之间的关系,影响了滨河空间慢行游憩品质;滨河空间狭窄导致生态性与亲水性不足;滨河空间内河道和滨河公园绿地归属城市蓝线与绿线管控范围,游憩服务及经营性设施与用地指标受限;河道、滨河公园绿地、滨河城市空间分别由不同部门管理,在设施建设、业态发展、应急处置等方面统筹协调不足,同城市的功能互动、产业协同度不够。

  建议

  一、加强规划引领,以中心城区为重点,在推动城市有机更新中实现水城融合发展。建议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牵头,在《北京滨水空间城市设计导则》基础上,围绕中心城区编制北京市水城一体化规划,统筹协调滨河段所属各区开展滨水公共空间专项规划。规划应以水城共融为目标,协同市水务、交通、园林、文旅等部门,破解交通割裂、用地指标受限、多头管理等困局。应与城市更新改造相结合,指导分时分段改造提升,引导蓝绿空间有机融合,滨河建设用地与蓝绿空间协调穿插,打破僵直的河道、绿地、街区三段式空间形态,促进蓝绿一体的生态环境修复与景观营造,激发城市滨水空间活力。

  二、开展先行先试,围绕重要滨河空间节点,探索水城一体化开发模式。总结在通州大运河段建设、朝阳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建设中取得的有益经验,在规划编制的基础上,选择一些城水分离问题集中、影响范围广、可操作性强的河段或节点开展先行先试,以水城一体化理念为引领,探索有效的开发建设模式。结合城市更新行动,采用EOD(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模式)等模式,统筹推进河道、绿地、城市公共休闲空间一体化开发建设。充分发挥首都文化资源优势,将滨河公共空间建设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水城之间空间、功能、产业的联动。如,围绕海淀清河段将滨河空间改造与城中村更新相结合,打造以文带产为导向的历史水岸复兴综合模式,不断摸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水城一体化经验。

  三、完善制度保障,制定出台《北京市滨水公共空间条例》,高标准推进滨水空间建设管理。建议总结梳理推进典型滨水空间建设管理的有益经验,将制定《北京市滨水公共空间条例》提上议事日程。通过立法明确滨水空间的统一主管部门,统筹编制与高品质滨水公共空间相适应的建设标准、管理规范和政策,协调推进和督促落实相关建设与管理。建议由政府购买服务并加强监管,引导市场经营主体承接滨水空间资产整体运营维护,激活滨水空间内在价值。推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众以多种方式参与滨水公共空间建设维护,引导滨河各辖区按照统一规划、标准与规范,结合辖区内各区段特色,联动沿河物业单位实行智慧化、精细化管理,在促进共享共治中打造高品质滨水公共空间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