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提案建言 > 民主党派、市工商联

台盟北京市委员会:完善流域雨洪管理体系,提升北京洪涝韧性

台盟北京市委员会

时间:2023-02-20   来源:北京政协微信公众号

  问题及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韧性城市”,要求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加强特大城市治理中的风险防控。北京作为首都和超大型城市,地位特殊,城市系统复杂,面临各种风险挑战,遇到灾害容易发生链式反应和放大效应。因此,推动北京市韧性城市规划建设,提高首都防范应对各类灾害风险的能力尤为重要。

  对北京而言,在常见的16种自然灾害中,洪涝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所带来的经济、社会、人员损失位居前列。近十年来,我市开展了一系列洪涝治理工作,包括构建防洪排涝体系、试点海绵工程建设、完善流域调度机制、强化智慧水务管理、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等,并在2021年应对超多汛期降雨、超高水库蓄水和超长汛期管理中获得了胜利,积累了经验。然而,洪涝治理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当前还存在短板和弱项。

  建议

  一是加快推进雨洪管理中大型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规划落地,并创新开发利用模式。

  建议加快实施蓄滞洪(涝)区、生态行泄通道、硬化河渠拓宽与改造工程。鉴于大型绿色空间往往涉及征地拆迁、融资收益、管理运维等难点,建议推广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EOD),以流域综合治理与绿色发展为切入点,联动腾退空间、低效空间、农林空间,通过城市更新、园区转型、田园综合体、乡村振兴等片区综合开发形式与雨水基础设施打包实施,解决项目落地的资金、土地、就业、产业等问题。

  二是利用雨洪管理实现多目标生态治理,提升城市整体生态韧性。

  发挥自然在水生态韧性上的冗余度、多样性优势,突破现状“就雨洪治雨洪”的单一目标和水务行政管辖壁垒。在功能上将雨洪管理与地下水回补、水质净化、水生态修复、生态教育与游憩统筹考虑,例如利用雨水调蓄湿地净化平日污水处理厂尾水,实现河道水质提升;利用蓄滞洪区修复水生态与土壤,营造动植物栖息地和生态休闲公园;探索利用永定河、潮白河的洪积扇区域建设地下水库,实现雨洪资源化利用。在系统上将绿色雨水基础设施与其他绿色空间相连,借助雨洪的滋养可以构建更加复合、多样的生态系统,促进自然与城市间能量物质的循环,创造健康且更具韧性的城市环境。除洪涝以外,在应对雾霾、高温、大风沙尘以及突发性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时也更具抗逆性和可恢复性。

  三是加强洪涝精准化、精细化预警和大众防范能力。

  加强暴雨预警的信息发布及信息传递工作,解决社会面的知晓度和执行力。除了大众化的暴雨颜色预警外,还需要提高精准化、精细化的预警能力。例如在向社会发布的积水内涝风险图上,完善洪水、山洪、崩塌、树木倒伏等洪涝次生灾害的风险图,并叠加到百姓日常出行的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等APP上,增强其实用性。同时广泛开展科普教育,让全社会能够科学主动应对暴雨期间的出行和防范,有效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四是加强灾前宣传、灾中应急、灾后恢复中的网格化社区治理能力。

  建议总结新冠肺炎疫情社区防控工作经验,强化社区洪涝灾害应对预案管理,加快组建社区应急管理组织机制和工作队伍。发挥网格宣传功能,采用“线上+线下”方式,让辖区居民保持灾前警惕性;发挥网格排查功能,对易产生次生灾害的危旧房屋、枯树、挡墙、大型广告牌、地下出入口、低洼地区等进行警示处置;发挥网格服务功能,协助辖区内低保、特困、独居老人等特殊人群进行食物储备、应急撤离,确保防汛救灾各项任务落实到“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