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提案建言 > 民主党派、市工商联

民进北京市委员会:发展乡村富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民进北京市委员会

时间:2023-02-15   来源:北京政协微信公众号

  问题及分析

  乡村富民产业,是指在农村地区开办的具有较高生产、生活价值且与农民就业增收紧密联系的产业,具体业态包括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农产品采后处理加工业、乡村旅游业等,具有一二三产融合特征。乡村富民产业是农民经营性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基础。当前我市乡村产业发展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农村地区同时兼顾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不够。二是对乡村产业发展规律认识还不足。存在套用城市产业要求乡村产业的情况,城乡管理一刀切,缺少差异化指导。三是乡村产业发展长期以来受到劳动力流出、建设用地指标、水资源等的约束。四是农村体制机制改革滞后。在小散乱的经营方式下,农业技术传播、社会化服务陷入困境,资本、人才、技术、数据等要素进入农村困难较多,乡村产业发展缺少有力稳定的支撑。

  建议

  一、深化对“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的新认识。科学谋划,周密部署北京农村疏解整治工作,与农民增收、农民就业、农村产业振兴相衔接。不能把现代乡村产业与污染产业、传统落后产业划等号,要以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农村产业自净的能力和水平;要加快落实产业用地政策,给予产业发展必需的配套和辅助设施,使特色产业、一二三产融合产业等富民产业规划能够真正落地。

  二、把握发展规律,科学规划乡村产业发展。乡村产业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特别需要适应当地的资源、生态、市场和人文环境,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工作指导,不能急于求成、期望一个村子在短时期内培育成功一个产业。制订实施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发展规划,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健全包括生态农业、乡村休闲等在内的绿色产业体系,广泛涵盖一、二、三产业,打通“资源—资产—资本—资金”的生态产业化转化通道。

  三、突破政策瓶颈,持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推进农村土地改革,以积极有效的政策引导为前提,尊重农民意愿,从扩大土地规模、提高产业综合效益和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多方位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理顺市、区两级农村产业部门管理体制,把乡村特色产业列入农村补贴政策体系中,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统筹布局农产品采后处理、冷链设施,大幅提升农产品商品化率和冷链流通水平;提高农村应对自然灾害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进一步健全各类自然灾害下的农业保险、金融服务以及在重大疫情防控期间的农业生产经营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体系,健全部门联动协调机制。

  四、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提升农民信息化素养。突破我市生态涵养区复杂的地理地质环境的约束,发挥数字革命的后发优势,填补城乡数字鸿沟,实现“弯道超车”。一是健全数字乡村发展政策体系,将小农户纳入数字化转型进程,跨越传统产业技术模式,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市场流通效率,实现现有经营方式的数字化转型。二是实施数字扫盲行动,提升农民数字化素养和就业能力。面向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实用人才、返乡创业人才、从事乡村产业经营的人员以及农村常住人口,开展数字农业农村知识技能培训,提升农村居民利用信息化手段获取生产信息、进行网络营销、智能生产、远程管理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