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 版号:
新闻单位:北京日报 委员会: 作者:武红利 时间:2023-03-07 来源:北京日报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大宗消费,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
扩内需、促消费,推动经济运行稳中向好,也成为全国两会期间委员热议的话题。保证居民财产性收入合理增长、加快恢复入境游、稳定市场主体信心、改善居民预期……委员们从不同角度为更好释放经济新活力建言。
保证居民财产性收入合理增长
“收入在消费增长中起到决定性作用,我国收入增长不快,特别是财产性收入增长不快影响了居民信心、影响了消费。”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龚六堂今年带来了关注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增长,增进消费增长的内生动力的提案。
他说,去年我国站在历史新高点,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就业物价基本平稳,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人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但是我国经济持续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存在。他建议,出台财产性收入倍增计划,切实保证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增长不低于GDP的增长水平。
加快恢复入境游促进旅游消费
“受疫情影响,过去三年入境旅游市场基本停滞。我国目前只试点恢复了部分国家的出境旅游业务,尚未宣布重启入境旅游业务,旅行社不能积极有效地开展外联、地接和机票酒店业务。”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建议,加快恢复入境旅游,促进国内旅游消费和产业振兴。
戴斌建议,有关部门可牵头组建跨部门旅游协调机制,在全球主要客源市场,宣传推广“美好中国”国家旅游新形象,提升外国游客对“美好中国”的认可和来华旅游意愿。同时,进一步推进网上签证,提高电子签证覆盖率和签证平台申请效率,简化境外游客入境的签证手续和通关流程,增加外国游客过境免签地区、停留时间。
优化营商环境稳定市场预期
“提高餐饮消费,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餐饮业高质量发展。这就需要通过进一步稳定市场长期预期,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全国政协委员、合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洪明基介绍,在目前国家和各地政府出台的扶持政策中,减税政策仅限于对小微企业的支持,而大中型餐饮企业不属于小规模纳税人,很难享受国家的减税扶持政策。
洪明基建议,在经济复苏的关键期,有关部门能加大政策扶持,对不裁员、少裁员的餐饮企业给予资金奖励及补贴。金融部门则应开辟快速审批渠道,简化贷款审批手续,减免相关手续费,对受疫情影响较大导致还贷困难的餐饮企业,协调相关银行采取无还本续贷、延迟还款期限、减免逾期利息等举措,帮助餐饮企业解决复工复产所需的周转资金。
提振消费长远要靠增强居民信心
自去年12月以来,已有多个城市宣布发放消费券,覆盖汽车、餐饮、文旅、冰雪运动等多个领域。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讲席教授金李认为,消费券对提高居民消费意愿、释放市场消费潜力有明显刺激效果,可解燃眉之急。
金李说,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居民消费能力、消费意愿显著增强,今年消费恢复会有较好势头。在进一步提振信心、改善预期方面,要增加居民的收入和财富。“居民实际上是在下意识地进行全生命周期的财富管理,其中,对未来的预期和收入状况会影响到其财富管理的行为,也会影响其消费表现。”他解释。
“提振消费长远要靠增强居民信心、改善居民预期。”金李认为,这需要政府解决好就业问题,增加工作机会,提高现有收入。同时还要持续改善民生,不断增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武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