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媒体报道

用好一渠南来水

主题词:用好一渠南来水    版号:11

新闻单位:人民政协报    委员会:    作者:高新国    时间:2019-07-19    来源:人民政协报

  提案背景:

  在全国政协支持下,2018年10月,河南省政协组成调研组,并邀请部分住北京、天津、河北的全国政协委员参与,自河南南阳淅川县陶岔渠首开始,一路北上,对中线工程运行情况进行深入调研。调研分析发现,南水北调中线运行中主要存在供水效应不够充分、生态补偿和修复长效机制不够完善、工程运行存在安全隐患、“四横三纵”的中华水网布局未完全形成等问题。调研组提出加快后续工程建设、优化水资源配置、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研究规划中华水网、探索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带等意见建议。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河南省政协主席刘伟、北京市政协主席吉林、天津市政协主席盛茂林、河北省政协主席叶冬松联名,提交了“关于充分发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综合效益”提案,希望调研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建议能引起国家有关部门关注,推动有关工作纳入决策程序。

  今年,全国政协从3859件提案中确定40件重点提案,并遴选出7件作为重点督办提案。其中,《关于充分发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综合效益》的提案,被列为第一件督办提案。6月10日至13日,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张庆黎率队的督办调研组,赴天津市和河北省保定市、邢台市、石家庄市进行深入调研,14日在石家庄召开座谈会,调研组成员及京津冀豫鄂陕6地政协有关同志,与国家发改委、水利部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进行座谈交流,共商提案建议落实,推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发挥更大综合效益。

  一渠南来水,历经50年论证规划,耗时11年建设。2014年12月,中线一期工程全线通水。江水北上,让久已缺水的北方大地有了重回丰盈润泽状态的可能,清冽甘甜的水质让百姓啧啧称道。共同努力,用好一渠南来水,成为沿线省市和国家部委共识。

  “回补”与“填满”

  盛夏时节,石家庄市区北部滹沱河流域碧波荡漾、满目青翠,给人一片清凉之感。据石家庄市水利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去年生态补水滹沱河水面上升了1米左右。

  这离不开南水北调工程的巨大功效。

  南水北调中线总长1432公里,途经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个省市,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宏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战略工程之一。自2014年通水以来,工程供水量逐年增加,由通水初年度的19亿立方米上升到2018年度的69亿立方米,累计向京津冀供水219亿立方米,24个大中城市、100多个县、6400多万人口受益,为受水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直以来,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河北累计超采1500亿立方米,形成了9个深浅层漏斗区。从2018年开始,河北启动滏阳河、滹沱河、南拒马河地下水回补试点,共补水7.5亿立方米,形成水面40平方公里,80%渗透到地下,沿线两侧2公里范围内地下水位平均回升1.15米。调研组表示,通过加大南水北调补水量是有效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举措,应在汉江流域丰水年份最大程度地向南水北调沿线流域实施生态补水,并制定合理生态补水水价,减少因为价格因素导致的丰年弃水现象。

  国家发改委农村经济司副司长李明传介绍,早在2015年,国家发改委会同水利部就向国务院提出了在中线一期工程运行初期配套工程建设期间,“如果丹江口水库来水允许,可以利用中线主体工程向受水区域生态补水。生态补水价格方面,今年4月份,国家发改委提出在受水区足额缴纳基本水费的基础上,可以由供需双方参照现行供水价格政策协商处理,推进生态补水常态化。”

  不仅地下水漏斗需要南水北调水“回补”,居民水缸也同样需要“填满”南水北调水。

  然而,由于配套工程不完善,特别是河北省县域范围内还有很多居民没有用上南水北调水。

  在保定市徐水区南水北调西黑山分水口处,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建管局局长于合群向调研组介绍了工程概况、运行效益、生态补水以及如何为雄安新区调水等情况。

  全国政协委员孙来燕问,“南水北调这么大的水利工程,居民在用水价格上是否有感到优惠?”

  于合群回应,“居民终端用水价格跟干渠没有多大关系,我们现在还没有考虑工程折损费问题。特别是河北建设支渠、管网、水厂等配套工程投入太多,成本都摊在水价里了。”

  的确,河北省配套工程投资巨大,总投资近600亿元,其中水厂以上输水工程投资283.49亿元,全长2056公里;水厂及配水管网工程投资300多亿元,建设地表水厂128座、配水管网7500公里。由于银行贷款和融资比例较高,直接增加供水成本,导致水价偏高。尽管水厂以上工程具有了消纳30.4亿立方米规划供水能力,但投入运营的128座水厂现在年供水能力为21.96亿立方米,城镇管网供水能力更低,直接影响了规划供水全部使用。

  “管网等配套不完善,送来的水不能浪费呀!水厂工程以下消纳不了输送来的水,可不可以进行生态补水?”孙来燕接着问道。

  “现在河北境内一些河流基本上不再断流,一定程度上与生态补水有关。”于合群解释。

  根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能力规划,沿线每个省市都有一定的输水额度,但是由于工程配套等问题,目前依然存在“用不完、不够用”的矛盾。调研组建议,根据沿线受水区实际,加大用水统筹力度,通过精准调度、水权交易等举措,优化水资源配置和供配水格局,并且应出台生态补水优惠政策,充分利用中线工程修复华北漏斗区水生态环境,促进改善沿线生态环境。“现在中线沿线已经把中线作为生命线,要把调水能力发挥到位。”孙来燕说,不能有效利用,就如同机器闲置,是浪费。

  “好水还需源头治”

  “南水北调的水水质优良,始终稳定在地表水标准Ⅱ类以上,居民普遍反映自来水水碱减少、口感变甜。”一渠好水,需要沿线做好污染防治,更需要源头洁净。

  丹江口水库总入库水量有70%来自陕西境内,作为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陕西5市31县区及沿汉丹江流域90多个乡镇的数百万干部群众,为保一江清水永续北上做出了巨大努力,陕南三市累计关闭污染企业400余家,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并从生态和居住安全角度出发,启动了大规模移民搬迁。为保水质清澈,陕西画出一条出境水质标准“红线”,纳入干部政绩考核和任免奖惩依据,确保汉江流域水清如镜,出境水质完全达到国家Ⅱ类水标准。

  湖北省同样担负起“守井人”职责,不仅实施移民搬迁,而且关停企业600多家,围绕丹江口水库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组织以生态建设为重点的项目464个,使库区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以上标准,并成功入选首批“中国好水”水源地。湖北省政协副主席、十堰市委书记张维国在座谈会上提出,应建立健全丹江口库区生态补偿机制,按照“谁受益、谁补偿”“谁付出、补偿谁”的原则,建立库区生态补偿机制,并明确生态补偿资金用于水源区生态建设及移民后续帮扶的比例。

  陕西省政协副主席祝列克同样提出生态补偿建议,采取国家投入和受水区筹集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南水北调水源区建设基金,永续用于扶持水源区的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和绿色循环经济发展。

  “目前,生态补偿长效机制还在探索中。”李明传介绍,近几年,中央财政加大了对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并安排资金支持流域实施横向生态补偿,2013年以来,国家发改委与北京、天津、河南、湖北、陕西5省市协商编制了对口协作规划,截至2018年底京津两市累计安排协作资金38.2亿元,有力保障了水质安全。

  在《关于充分发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综合效益的提案》中指出,应以中线工程为试点,统筹规划沿线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系统建设,通过养水、保水、净水、节水、用水建立良性生态循环,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对此,全国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副主任戚建国认为,中线工程已不单是调整水资源分配的问题,对华北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影响。

  李明传说,为保证水质安全在中线一期总干渠两侧建设了8米宽的绿化带,并划定一级二级水源保护范围,但总干渠与沿线河流全线叠交,与沿线河湖生态系统关联较少,调研和座谈中了解到一些新情况会统筹考虑各方需求。

  在全国政协常委侯贺华看来,除了资金保障外,还应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沿线群众“饮水思源”的意识,“在一家酒店问了6个人,只有一个人知道用的是南水北调的水,说明南水北调的故事还没有广为人知,讲好南水北调故事,传承好南水北调精神,才能有更多的人珍惜来之不易的长江水,才能有更多的人关注水源区生态保护。”侯贺华说。

  “这件事晚办不如早办”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基本上沿太行山走向建设,许多地方的河沟水道被截断,为防治洪水冲毁堤坝或长时间积水浸泡堤坝,国家投资建设防洪影响工程,主要通过渡槽将南水北调左岸来水区域的洪水导流出来,以保障下游村庄、工厂、设施、耕地等安全和干渠自身安全。

  在邢台沙河市侯庄北沟南水北调防洪影响工程现场,邢台市水务局有关人员介绍了相关情况。随后,调研组委员们展开了一段紧密的问话———

  “防洪影响工程设计标准是多少年一遇?”全国政协常委、提案委副主任郭庚茂问道。

  “10年一遇。”工作人员回答。

  “主干渠的防洪标准是300年一遇,如果防洪影响工程10年一遇,是不是会影响主干渠的安全?”孙来燕委员的疑问,也表达了调研组不少委员的担忧。

  邢台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立即解释,“防洪影响工程是疏导洪水,只要排水顺畅,形不成积水,就能确保干渠安全,不影响主干渠防洪标准”。

  水利部南水北调司巡视员李勇补充说,主干渠300年一遇是综合考虑左岸太行山流域面积定出的防洪标准,而防洪影响工程10年一遇标准是按照区域性河道流域标准设计的。

  “像这样的工程有多少?”戚建国接着提问。

  “邢台段的工程任务是对境内19条河沟进行防洪影响处理,涉及5个县(市、区)。大部分工程已经完工。”水务局工作人员回应。

  “整体规划投资使用情况怎么样?”郭庚茂问道。

  李勇介绍说,第一期投资项目基本做完,现在河南已经申请新项目,河北准备申请。

  “这件事晚办不如早办。”戚建国说,防洪影响工程对干渠总体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应该积极推进。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4年多,南来江水由当初定位的补充水源变成了主力水源。除了实施防洪影响工程保证水渠汛期安全外,在枯水年份、天气灾害、突发事件等情况下确保供水,就必须加快调蓄工程建设。对此,何建中委员表示,应把调蓄工程作为整体工程一部分来考虑,不能想建就建,需要统筹规划,充分考虑工程建设的实际意义。

  打造“中华水网”

  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赋予了新时期治水的新内涵、新要求、新任务,为强化水治理、保障水安全指明了方向,是做好水利工作的科学指南。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跨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河流,与东线、西线形成了“四横三纵”的中华水网体系,但由于缺乏总体规划和后续工程方案,提案认为实现水资源“空间统筹”的中华水网布局尚未形成。郭庚茂说,南水北调工程取得巨大成绩,但仍然属于阶段性胜利,应站在打造中华水网,优化水资源配置新格局的高度来认识南水北调工程。

  “如果10年以前提这事儿不现实,现在经济社会发展达到了具备建设中华水网的条件,应该加快研究布局中华水网。”戚建国说。

  李明传表示,国家在工程实施上在逐步推进。2014年,经国务院同意,南水北调东中线二期工程和西线一期工程纳入国家172项重大水利工程范围。2017年以来,国家发改委积极安排中央投资,编制东西线二期工程规划和编制中线引江济汉工程规划,并且在安排中央投资对西线一期工程进行论证的基础上,又专门安排中央投资用于西线一期工程方案的评选论证。东中线二期工程和西线一期工程规划论证实施后,将实现南水北调在更大范围内科学配置水资源。

  “走一路,看一路,听一路,问一路,学一路。”侯贺华感慨,南水北调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工程的价值和意义已经超过工程本身,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正在逐步显现,应该进一步充分发挥好综合效益。

  对于水利部南水北调司巡视员李勇来说,他也感受到此次调研的充分性和专业性,认为委员们提出的意见建议很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特别是运用系统思维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很受启发。

  一渠南来水,让饥渴的北方重焕生机。调研行将结束,委员们在互动交流中一致认为,南水北调工程是实现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这张蓝图的绘制,需要沿线各地相关负责部门应从国家战略高度,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努力解决好当前存在的问题,使南水北调工程综合效益得到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