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这个商会为何“干得很漂亮”? 版号:7
新闻单位:人民政协报 委员会: 作者:吴志红 时间:2018-07-20 来源:人民政协报
南锣鼓巷街区是北京市首批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是展示北京“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一张“金名片”。2016年,由于过度商业开发、管理失控,南锣鼓巷主动申请摘掉“国家级3A级景区”的牌子。
如今,经过修缮整治,南锣鼓巷秩序井然,老北京风情的金字招牌再次熠熠生辉。从“乱”到“治”,南锣鼓巷整治不仅要靠政府的管理,还要靠社区的自我管理。北京东城区南锣鼓巷商会担起了民间组织者的重任,商会之所以能挑起这一重任,其关键的因素在于党建的引领。正是因为有了党建的引领,商会能够正确处理政府、市场、社会三者关系,与政府方、街区各利益方形成良性互动,推动南锣鼓巷街区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北京市委书记蔡奇这样评价南锣鼓巷商会:“干得好,干得很漂亮!”
“大家事大家商量着办。”商会党支部作为民间的“召集人”,发起了“南锣发展大家谈”,组织居民、商户代表一起探讨街区的业态升级、居民安居等发展问题;商会党支部会同商会贴出宣传海报,征集社区治理好点子,并承诺凡被采纳的点子,一律给予奖励。征集海报一出,商会收到近300多条建议,筛选出30多个好建议,最终有12个好点子被用到街区治理上。
7月10日下午,北京市东城区工商联系统先进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表彰会隆重举行。北京市南锣鼓巷商会联合党委、商会党委书记徐岩光荣在列。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党建引领,是保障南锣鼓巷商会健康发展的法宝,造就了南锣鼓巷商会成为南锣鼓巷自治的中坚力量。
党建搭起“连心桥”
北京市南锣鼓巷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2016年之前,由于商业开发过度,整个街区的古老街巷人满为患,各种低端商业业态充斥其中,街区的文化韵味不断丧失,街区居民的生活也受到影响。因为乱,2016年五一前夕,南锣鼓巷主动申请撤销3A级景区资质。为了治乱,2017年3月,北京东城区出台了北京首个关于风貌保护的管控导则———《南锣鼓巷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保护管控导则(试行)》。
保护与开发如何两全其美,这是党委、政府的大事,也是街区居民和商家的大事。治理既要靠政府的“手”,还要靠街区群众自我管理。向上对接政府,向下联系商户的南锣鼓巷商会此刻被推到了前台。
街区的治理涉及多个利益方,如何协调开发与保护的矛盾如同乱麻一团。徐岩清醒地认识到,此时的商会党支部一定要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并发挥作用。
2005年成立的南锣鼓巷商会,成员涵盖了商业街上的代表性商户。在徐岩任上,1985年入党的徐岩把商会的7人党支部打造成了商会的核心力量。商会党支部很快成为政府管理方与街区各利益方要达成治理共识的“连心桥”。
在街道工委、办事处的大力支持和区工商联的统筹协调下,商会与政府建立了对话直通车制度;为了更好地反映社情民意,商会党支部牵头组织商会骨干开展“大调研”,徐岩等5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交了《建设南锣鼓巷文化休闲区》《在南锣鼓巷开展“文明如厕示范工程”》等议案和提案。后来这些调研成果被区委、区政府采纳,进一步落实到了街区治理中。
“大家事大家商量着办。”商会党支部作为民间的“召集人”,发起了“南锣发展大家谈”,组织居民、商户代表一起探讨街区的业态升级、居民安居等发展问题;商会党支部会同商会贴出宣传海报,征集社区治理好点子,并承诺凡被采纳的点子,一律给予奖励。征集海报一出,商会收到近300多条建议,筛选出30多个好建议,最终有12个好点子被用到街区治理上。
街区整治的重中之重,是商业业态升级以及商业秩序。商会党支部的民间“召集人”角色再次发挥作用,邀请了街区居民代表、商户代表与政府有关部门专题研究讨论,推出《南锣公约》,确立行业规矩,强化行业自律,构建和谐的商住街区。在此基础上,商会与北京东城区人民法院签署《诚信共建备忘录》,将司法调解与商会调解相结合、司法引导与商会服务相结合,培养和树立诚信商户典型,营造以“守信为荣、失信为耻”的良好社会氛围。
凝聚共识,共建共享。商会党支部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及卓有成效的群众工作,赢得政府的信任和群众的支持。2014年初,商会获得北京市东城区政府授权,南锣鼓巷的申请注册营业执照第一道审核权交给商会,据此,新的商户要进驻南锣鼓巷,首先要经过商会的调查、考核。
党员:榜样的力量
“行之以躬,不言而信。”商会党支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展现在街区整治的最前线。
从2016年4月至12月,商会党支部成员都放下自己的生意,花费大量的精力走街串巷,逐一走访商户。徐岩腿伤未愈,就坐着轮椅或拄着拐杖上门拜访。商会党支部成员与商户、居民群众拉家常,沟通得失,规划未来,这个时候的他们,不是企业家,更像是普通的街道干部在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作为“主街综合整治小组”成员,商户党支部带领商户积极配合街道维护主街历史风貌,把整治标准细化到“一砖一瓦”,根据《南锣鼓巷历史文化精华区风貌管控导则》,党员商户带头进行整改,主动承担停业损失和改造费,并动员154家商户自行出资改造外立面,完成了所有商户的外立面风貌修复。
党支部带领党员骨干带头改、主动改、积极改。用徐岩的话来说,“党员要先给他人做出个样子。”
徐岩带头关闭自己每年利润达到千万元以上的“小吃城”,转型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承等方面的公益性活动,使南锣鼓巷的文化底蕴得到更充分的体现。部分商户在转型过程中遇到融资难问题,徐岩还用自己的资产和信誉为商户提供担保。
在徐岩的率先垂范下,其他党员不怨不等,自觉根据政府的规划进行整改或转型。党员商户的榜样对其他商户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南锣鼓巷的业态转型基本顺利完成。
好的环境需要常态化的维护。为了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党员商户组织了南锣“内保队”等志愿服务组织,对街区环境进行常态化维护,旅游人流太多时,“内保队”则义务为游客疏导交通、维持商业秩序。
商会党支部深知,增强商户的社会责任感是与街区居民和谐共处的有效途径。党员商户成为履行社会责任的“领头人”,带动普通商户开展走访慰问、结对帮扶、帮困助学送文化、送服务、送技能等各具特色的“送温暖”活动。这项活动坚持至今,今年的“送温暖”活动推出了“暖心工程”特色项目,每周一至周五为南锣鼓巷街区的环卫工人、安保人员及社区困难家庭、孤寡老人提供免费早餐。
此外,商会党支部推动商会积极参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每年坚持重点帮扶北京市平谷区和延庆区,商会还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签订了战略扶贫协议,投资建设“南锣”牧场,带动农牧民脱贫致富。
成立联合党委立志再立新功
党建强,商会强。党建引领,推动南锣鼓巷商会建立起一套实用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商会自治、商户参与、社会支持”的特色商业街区治理体系。这是中国特色的商协会改革的有益探索。
今年4月28日,南锣鼓巷商会联合党委正式成立,党员人数扩容到了60多人。徐岩说,在党建的引领下,商会的依法自治以及参与社会治理将迈上新的台阶。
在优秀党员表彰会上,徐岩郑重地表示,要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做党最忠诚的卫士;在党建引领下,着力加强商会建设,形成创优联盟,发展平台经济,实现品牌输出;在承接政府职能、参与社会管理、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长效机制等方面迈出新的步伐;要争做“道德首善”,做大做强公益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