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媒体报道

急救车“搬抬病患”到底该不该医护人员负责? 

主题词:急救车“搬抬病患”到底该不该医护人员负责?    版号:

新闻单位:中国网    委员会:教文卫委员会    作者:秦金月    时间:2016-07-15    来源:中国网

  日前,一则“北京急救人员拒抬年迈病人”的新闻引发舆论关注,其实,近年来,诸如急救车收费合不合理,病患该由谁搬抬等等,有关院前急救服务频惹争议。急救人员是否有义务帮病人抬担架?急救车的工作职能有哪些?急救车的哪些行为属于违规?

  新闻背景

  7月9日凌晨5点,北京通州五一花园的丁女士81岁的丈夫出现腿脚僵硬等病症,丁女士遂拨打120请求送医。急救人员赶到后,自称抬不动老人,要求家属找人抬病人下楼,导致病人错过最佳治疗时间。7月12日,北京120急救新闻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整个过程没有违规行为。

  急救人员是否有义务抬担架?

  对于这个问题,120的回应是:相关规定未明确。

  在很多人眼中,急救人员搬抬病患是责无旁贷的事,应是急救人员的义务,因为在家属最终所支付的费用里应包括此项服务。

  不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相关规定中,医生并没有搬抬担架的义务,但作为医生或普通人而言,在别人有需要的时候,搭把手、帮个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急救人员的主要职责是作为医生的职责,即救治和转运患者。”该负责人表示,急救人员都是有医师从业资格证的,有些还是副主任医师,这些人员跟医院里的医生一样,其主要职责就是现场救助患者,并对其病情进行初步判断,在转运过程中,作精心监护,并平安地把病人送到医院。而搬抬担架主要由担架员负责,但实际上,并非每辆车都有配备相关人员。

  有数据显示,当前,北京市120和999两家院前机构全部共有580辆救护车。该负责人解释,他们并非不愿意在每辆车配置担架员,但由于人员待遇问题,法律制度层面的问题,以及对担架员本身有相关的规范要求,因此,目前让所有救护车均配置担架员并不容易。

  北京拟立法 搬抬服务或由院前急救机构提供

  其实,有关急救中“搬抬服务”由谁承担的争议早就存在。去年11月,“南航急救事件”就曾引发社会对此问题的强烈讨论。当时,一乘客反映,在乘坐南方航空航班时突发疾病,但北京首都机组人员和机场救护人员在谁来抬担架问题上互相推诿。

  针对争议,今年5月,北京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对《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草案进行第四次审议,审议的草案修改三稿对急救规范和标准做出规定。

  根据草案规定,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应当为有需要的急危重患者提供搬抬服务。患者如果需要搬抬服务,可以在打电话时提出需要。每辆院前救护车应当配备医师1名、驾驶员1名,并根据需要配备护士、医疗救护人员或者担架员等急救人员2名。

  对于院前医疗急救机构不按照规定配备急救人员的,草案修改三稿明确规定,由北京市或者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5000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相关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关于急救车还有哪些争议话题?

  除了搬抬服务由谁承担频惹争议外,救护车收费是否合理的问题也备受舆论关注。对此,上述草案也规定,院前救护车应当安装计价器,并在明显位置粘贴价格公示,标明收费项目名称、标准及价格举报电话。

  今年5月1日起,北京市公布的《关于印发本市院前急救有关项目价格的通知》正式执行,规范现行救护车使用相关价格政策,统一“救护车使用费”。

  根据通知,北京市救护车随车出诊费规范为院前危急重症抢救费,价格保持每次40元不变,救护车使用费计价方式由“车辆往返全程计价”改为“按实际载客里程计价”。计价里程以计价器为准,无计价器救护车辆不得收费。

  具体价格标准为:3公里以内(含)50元,3公里以上每公里7元,不足1公里按1公里计算。计价里程按照接到患者起至目的地的实际行驶公里计算,无计价器不得收费。这也意味着,3公里内,北京的救护车出车费用只要90元,不超过100元。

  此外,改装救护车、借用救护车,也是近年来舆论关注的另一焦点。

  对此,早在2013年,当年2月1日起施行的《北京市救护车管理办法》就明确,本市医疗卫生机构必须按照国家及本市有关规定使用救护车,不得私自改装、出借、借用、转卖、转让、调拨救护车或挪作它用,不得使用已注销机构救护车、非本地牌照救护车在本市从事医疗服务。

  委员建言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华伦律师事务所主任刘子华:对于非急救服务,120急救中心应该说“不”,任何人不能滥用宝贵的急救资源。像非紧急的出院病人,行动不便、高龄老人特殊转运等,可由相关客运服务公司提供服务,车辆及装备参考“120”急救车,病患自行承担费用。

  山东淄博政协委员、博山岳公铭中医诊所所长岳恒学:专职担架员的存在与否主要受到两方面制约,一是没有急救任务时,会造成这些担架员无事可做;二是其工资该如何发放。对此,岳恒学设想了两套解决方案,一是120与110联动方案;二是120与本医院保安人员联动。

  上海市政协委员姚俭建:上海市应增加每辆救护车配备的担架员至两名,加强系统的院前急救常识,并提升他们的收入水平和生活待遇,以提高担架员的工作积极性。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急救中心120调度指挥中心主任雷燕妮:没有救护车上的诊疗收费标准,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患者会觉得120收费不统一。另外,黑急救以低价吸引患者,也是导致问题存在的原因。雷燕妮呼吁,适度提高院前急救人员的收入,留住人才,才能保障资源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