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政协期刊 > 北京观察 > 2022-06 > 京华书院 Jing Hua Academy

深刻领会“十个明确”的与时俱进

唐立军

时间:2022-06-15   来源:2022年06期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立足于现实的中国,又根植于历史的中国,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融会贯通起来,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典范,极大彰显了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科学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用“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作了进一步概括,这是《决议》的突出亮点和重大贡献。

  《决议》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明确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了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了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明确了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这“十个明确”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深化和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反映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不断探索,体现了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

  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八个明确”到《决议》的“十个明确”表述,既有一脉相承的“不变”,也有与时俱进的“新变”。“不变”主要体现在:无论是“八个明确”还是“十个明确”,都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概括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主体内容都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总目标、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

  “新变”主要体现为:从表述顺序变化上,《决议》“十个明确”把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第八个明确一分为二,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置于“十个明确”之首,并且重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性质规定,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强调“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讲清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同时增加了第十个明确,即“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进一步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基础上,新增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内容。从内容发展变化上,《决议》新增了“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并将其作为第七个明确的内容,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宝贵智慧和理论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同时,《决议》“十个明确”在讲清楚理论内涵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指明了实践意蕴。如第一个明确中就增加了全党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理论内涵与实践意蕴紧密结合。《决议》“十个明确”中还增加了一些十分重要的新表述。如:第二个明确里新增的“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三个明确里新增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第九个明确强调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目标,是对党的十九大报告内容的丰富和发展,新增了“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的表述。从结构重点变化上,《决议》第一个明确重点强调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第十个明确进一步强调“全面从严治党”,首尾呼应,并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积累的十条宝贵经验中的“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自我革命”形成呼应。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内容的高度凝练和概括,深刻反映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不断深入的科学把握和深邃思考。突出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具有的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可贵品性和创新发展的理论本质,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全面把握“两个大局”、准确识变和科学应变,更加系统、科学、全面、准确地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和核心要义,一如既往地把握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变”的本质,矢志不渝地坚守了中国共产党人“不能变”的初心和使命。

作者系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社科院党组书记、副院长

责任编辑 徐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