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首都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北京市政协专题协商会建言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工作

日期:2025-11-17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我身后的大屏显示的是由北京绿色交易所承建并运营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数据平台,可以看到今日CCER(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成交量67838吨,成交额400多万元。”11月7日,在北京市政协“加快建设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 提升绿色经济国际影响力”这一年度重点协商会上,北京市通州区政协委员、北京绿色交易所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梅德文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分享了一组交易数据。数据中折射出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活力与潜力。
  如何将绿色活力进一步转化为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科学谋划推动“十五五”时期北京市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商会上,大家就此展开了热烈讨论。
  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李石柱介绍,“由北京市政协经济委员会、人口资源环境和建设委员会牵头,联合相关民主党派市委会、部分区政协、部分在京全国政协委员,既深入本市绿色经济重点区域、企业、研究机构实地调研,又赴外地学习考察。”调研组采用集中与分组调研相结合的方式深入一线,坚持问题导向,以协商式监督推动问题解决,同时坚持监督建言并重,以务实建言助推政策优化与落地。
  历时8个月,开展监督调研、协商议政等活动15次,参与人员300余人次。在此过程中,梳理并研判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300余件,征集政策落实相关建议80余条,最终形成专题报告13篇……这一组组数字,清晰勾勒出北京市政协做好监督调研工作的务实足迹。
  这些扎实的调研成果,也为委员们在专题协商会上精准建言奠定了基础。
  在北京市政协常委、北京工业大学城市副中心研究院副院长崔铁宁看来,推动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要集聚培育经营主体,发展碳服务产业集群,规划建设“碳服务特色产业园”;激活供需两端,组织控排企业培训,引导其管理碳资产,鼓励金融机构设立碳金融部门并开发相关产品。
  金融在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北京市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黄力提出,要充分发挥金融活水作用,处理好短期成本与长期效益、政策驱动力与市场自主、商业营利性与社会公益性这三组关系。
  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进出口银行督导董晓莉聚焦绿色经济投融资机制,建议构建多层次绿色金融服务体系,设立市级绿色经济基金统筹平台,并创新政府投资模式,推行“先投后补”“人才基金股权激励”等机制,推动“四链”深度融合。
  针对数字技术与低碳技术的底层支撑力尚不稳固的问题,北京市政协委员、全球能源互联网集团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总经济师相均泳给出建议:“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攻关,鼓励企业通过建设创新综合体、中试验证平台等方式深度参与成果转化,并深化收益、风险分配改革。”
  “固态电池是新能源产业的新赛道。”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俞会根从自身履职实践和工作实际出发,建议制定《北京市固态电池产业链配套推荐目录》,组建“北京市固态电池产业联盟”,加强产业链对接,打通各环节衔接堵点,推动科研成果在本地快速转化。
  梅德文从绿色技术交易实践出发,建议设立绿色技术专利申报快速通道,增强中心对本市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支撑作用。
  立足北京,更需放眼全局与国际。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节能环保中心能源评估部部长柳晓雷认为,北京要进一步提升绿色经济话语权,“一方面,要加强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加快构建区域绿色产业链。另一方面,要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吸引外资研发中心在京发展,实现国际化产学研融合发展。”
  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夏林茂到会听取意见建议并回应关切,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与委员现场充分协商交流。
  “建设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领域多、覆盖范围广,需要持续深度研究探讨。”北京市政协主席魏小东表示,要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立足“十五五”时期本市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持续围绕绿色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碳普惠机制建设、绿色消费激励政策等重点难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综合运用协商议政、考察视察、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提出更具前瞻性和针对性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