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进一步形成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要加强组织领导,深化改革创新,广泛动员社会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精神文明建设长效机制。北京市委主要领导多次就首都社会好风气建设作出批示,强调要坚持首善标准,努力把北京建成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最好的城市。因此,建议将健全好风气建设长效机制,作为“十五五”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到2035年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建议:健全牵头抓总机制。全市各级党委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将好风气建设纳入议事日程、党建实绩考核和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范畴,优化完善考核评价指标,跟进落实奖惩措施。党委宣传部门加强统筹协调和工作指导,推动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开展。各部门各单位结合自身职责、任务分工抓好组织实施。
健全挖掘发现机制。持续深化“北京榜样”等先进典型选树工作。将发现、挖掘好人好事纳入网格员、街巷长、楼门长的日常工作,善不嫌小、事不怕微,随时随地发现凡人善举。通过媒体线索征集、视频监控、“随手拍”“举荐榜”等,拓宽发现渠道。
健全立体宣传机制。统筹市属媒体、网络传播、社会宣传等资源力量,加强与中央媒体联动,形成全媒体传播格局。市属媒体通过开通专栏专题,精心组织采访报道,推出人物通讯、记者手记、言论评论、广播电视节目等,常态化宣传好人好事。加强新媒体网络宣传策划,推出短视频、Vlog、直播等融媒作品全网传播,通过政务新媒体平台、网络大V与商业网络平台有效联动,不断打造传播爆款、热点。持续开展社会宣传,用好户外宣传阵地,充分发挥地铁文明专列、户外大屏、电梯媒体、宣传栏(屏)、文化墙以及移动电视、地铁电视等载体作用,加强文明风尚宣传。
健全激励惩戒机制。建立区-镇(街)-村(居)三级分层表扬机制,将好人好事激励纳入村(居)规民约。建立“红黑榜”通报曝光机制,推动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落实落地。出台奖励先进典型、好人好事的礼遇措施,形成德者有得的价值导向。建立有效的惩戒机制,对门前三包不到位、不规范停车等不文明行为加大曝光力度,加大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重点领域问题的执法力度,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和社会震慑力。发挥司法裁判定分止争、惩恶扬善功能,定期发布涉风气建设典型案例。对不合理诉求坚决不予办理,对诬告陷害、恐吓威胁行为坚决打击。
健全组织动员机制。抓住党员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以基层党建为引领,调动党员干部带头参与好风气建设工作。开展党员干部物业费缴纳、房屋违建等自查自清,推动党员干部以身作则。持续深化志愿服务组织动员,坚持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精心设计契合群众需求、群众可参与的志愿服务项目,出台激励嘉许办法,落实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提升志愿服务的社会认同感和参与度,以更多的凡人善举、星火微光激发全社会向上向善的行动力量。(文 滕盛萍 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正局长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