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抗战历史 共促祖国统一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作者/陈军
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台盟北京市委会主委、北京社会主义学院院长
历史是民族之根,根深则叶茂;记忆是血脉之河,河长则流远。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80年前的伟大胜利,承载着全体中华儿女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的民族记忆,镌刻着两岸同胞共御外侮、收复河山的壮阔篇章,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在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回溯历史,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破神州大地,中国人民开始了长达14年的艰苦抗战。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中华大地被日寇铁蹄践踏,生灵涂炭,无数同胞在苦难中挣扎。然而,中华儿女从未屈服,从白山黑水到南国密林,全民族不分老幼贵贱、不分党派地域,同仇敌忾,为捍卫祖国的领土完整、守护民族的尊严,奋起抗争。
在这幅全民族抗战的壮阔图景中,台湾同胞的身影从未缺席。他们虽身处日本殖民统治的沉重铁幕之下,却始终未曾熄灭心中的民族之火。他们或挥别故土,跨越海峡,投身祖国大陆的抗日洪流;或隐忍于敌后,以智慧与勇气在孤岛之上开辟另一条抗争之路。他们的血泪与牺牲,早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抵御外侮、追求解放的伟大历史叙事,成为我们共同精神血脉中不可分割的炽热一脉。
暗夜孤岛:殖民枷锁下的不屈星火
自1895年《马关条约》割台,台湾被迫与祖国母亲分离,陷入日本殖民统治的漫漫长夜。在占领初期,日本殖民当局对起义反抗的台湾人民进行血腥镇压,实施烧杀抢掠,甚至对无辜村民进行集体屠杀。而后推行“农业台湾、工业日本”的政策,疯狂掠夺台湾的糖、米、樟脑等战略资源,强行控制台湾的矿产、林业,压榨台湾人民的血汗以支撑其侵略战争机器。推行严苛的“皇民化”运动,抹杀台湾民众的中华文化根基与民族认同,在教育、就业、社会福利等方面实行种族隔离政策,将台湾人视为“二等公民”。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强征台湾青年为“军夫”“志愿兵”,送往战场或从事繁重的军事劳役,无数人在战争中丧生。
高压之下,台湾同胞的反抗之声从未断绝。从乙未年间的武装保台,到罗福星、余清芳等领导的英勇起义,再到遍布全岛的“文化协会”“农民组合”等组织的不懈斗争,台湾岛内抗日的烽火从未熄灭。1928年4月,在中共的指导和帮助下,台籍进步人士在上海成立了台湾共产党组织,谢雪红当选为领导成员。随后,谢雪红辗转回到台湾,领导台湾文化协会、农民组合、台湾机械工联合会、台湾工友总联盟、台湾工友协助会等进步团体开展抗日斗争。在台北开办国际书局,作为台共的秘密联络点,创办新台湾战线社,发行新《台湾战线》,宣传台共抗日革命理念。在台湾的抗日斗争中,逐渐形成了以谢雪红为领导的岛内台共领导机构。1931年6月,日本殖民当局开始实行对台共的全岛性大逮捕,台共组织遭到重大破坏,谢雪红等台共党员被捕入狱。直至1939年4月,谢雪红因重度肺病被准予保外就医,当时的她已经奄奄一息,狱方认为她活不过三个月,便同意让家人将她接回。出狱后,谢雪红顽强地活了下来,继续联络革命同志,从事秘密抗日活动,直至台湾光复。
跨海归来:碧血丹心共筑抗战长城
1937年卢沟桥的炮声,揭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无数心怀赤诚的台湾儿女坚守着“若要救台湾、必先救中国”的信念,义无反顾地冲破封锁,跨越海峡,投身到大陆汹涌澎湃的抗日洪流之中。
1939年,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下,由台湾革命志士组成的“台湾义勇队”在浙江金华正式成立,随后在福建龙岩设立了“台湾少年团”。在领导人李友邦将军带领下,他们活跃于东南抗日前线,不仅直接参与战斗,更发挥其通晓日语的优势,承担至关重要的对敌宣传、策反日军中的台籍士兵、审讯战俘及破译日军情报等任务。“台湾义勇队”从最初42人发展至1945年的381人,成为台胞参与祖国抗战人数最多、活动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大的抗日团体。
在艰苦卓绝的抗战中,许多像李友邦一样的台湾热血青年冒着生命危险,毅然投身到全面抗战的连天烽火之中。丘念台在广东组建“东区服务队”,宣传抗战、组织民众、支援前线,卓有成效。雾峰林家第八代传人林正亨,为了抗日救国,投笔从戎,只身来到大陆投考南京陆军军官学校,在昆仑关等惨烈战役中英勇杀敌,后随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重伤致残,他在给母亲的信中宽慰道,“请母亲不要为我的残废而悲伤,应该为家庭的光荣而欢笑”,无不令人动容。还有更多台籍党员活跃于隐蔽战线,或深入敌后组织民众,或打入敌人内部获取情报,在无声处立下卓越功勋。据不完全统计,1937年至1945年的8年时间里,共有5万多名台湾爱国志士回到大陆投身抗日。他们的身影与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的抗日战场,他们的热血与忠诚,早已融入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伟大史诗,成为两岸命运共同体最深沉的血脉印记。
1945年,中国人民历经艰苦卓绝的长期抗战,终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携手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同年10月25日,在台北市公会堂(今中山堂),中国政府庄严举行受降仪式,宣告被日本殖民统治长达50年之久的台湾及澎湖列岛正式光复,重归中国版图。这一刻,标志着两岸同胞历经磨难,用血肉之躯共同铸就的胜利,化为永恒的历史荣耀。这一刻,台湾全岛沸腾,“光复”二字成为最激动人心的词汇,大街小巷张灯结彩,锣鼓喧天,人们喜极而泣,奔走相告,庆祝重回祖国怀抱。
携手同心:抗战烽火熔铸共同使命
80年回望,是为了更坚定地前行。抗战胜利与台湾光复的历史丰碑,永远矗立在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地上,昭示着团结的力量、统一的可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抚今追昔,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的完全统一,是历史大势,是民族大义,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和神圣职责。作为致力于祖国统一事业的参政党地方组织,台盟北京市委会深感使命光荣,唯有砥砺前行。
一是要做历史真相的坚定捍卫者。无论是日据时期的悲壮抗争,还是抗战期间的共御外侮,再是光复时刻的万众欢腾,都无可辩驳地确认着台湾作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历史事实与法理依据。抗战历史就是对“台独”分裂行径最有力的驳斥,任何悖逆民族大义、割裂两岸血脉的图谋,都无异于历史潮流的倒行逆施。我们要坚决捍卫台湾光复、回归祖国的胜利成果,坚定不移地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和外部势力干涉,为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是要做抗战精神的传承弘扬者。从抗战烽火中淬炼出来的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在50年悲壮的抗日历程里,超65万台湾同胞慷慨赴死。他们的抗争史,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不可或缺的部分;他们的英勇事迹,是两岸同胞共有的珍贵记忆。伟大抗战精神由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共同铸就,今天也必将由两岸共同传承与弘扬。我们要持续深入挖掘、系统整理、广泛宣传台湾同胞参与抗战的光辉史实,向广大盟员及所联系的台胞讲好台湾同胞爱国爱乡的故事,让历史记忆代代相传,让爱国精神薪火永续。
三是要做两岸融合的积极推动者。抗战历史充分昭示了两岸同胞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台湾的前途在大陆,两岸前途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台盟北京市委会要充分发挥乡情亲情的独特优势,以“一家人”之心做好“家里事”,密切与在京台胞、岛内亲友及台湾各界人士的联系。深耕“交流与共享”研讨会、“京台文化研习营”、“京台社区手拉手”、“手足原乡行”、“返乡圆梦行”、“京台青年读书会”、在京台生台商“识北京”等对台交流品牌活动。以会议活动为平台,延伸推动深化京台两地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各领域交流合作,为台湾同胞在京追梦、筑梦、圆梦创造更好条件,团结引领广大台湾同胞把握祖国发展大势,积极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来。
80载风云激荡,80年精神永铸。让我们从共同的历史记忆中汲取力量,从光复的永恒荣光中坚定信念,汇聚起全民族的磅礴伟力,在实现国家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征程中,共同书写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先辈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