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诊服务、数字健康产业……委员聚焦医疗卫生领域建言献策

日期:2025-01-18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北京频道、北京日报客户端

字号:        
  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期间,来自社会各界的政协委员积极履职,为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建诤言、献良策。
  王昕委员:推动陪诊服务专业化和标准化发展
  近年来,随着社会需求的增加,陪诊服务作为一种新兴行业快速兴起。陪诊师通过帮助患者挂号、排队、取药、检查报告、与医生沟通以及陪同患者完成各类检查,为需要帮助的人群提供便利。特别是在北京等一线城市的大医院,因大量外地患者的涌入和独生子女家庭父母逐步进入老龄化阶段,繁杂的就医流程让许多外地患者和老年患者难以应对。
  然而,目前陪诊行业尚未形成统一的行业规范和准入标准,进院陪诊人员鱼龙混杂。部分号贩子、黄牛甚至假冒陪诊人员的骗子参与其中,扰乱医疗秩序,侵害患者权益。此外,陪诊服务中,陪诊员需要接触患者的检查单、病历等敏感医疗信息。如果缺乏对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和监督管理,一旦发生隐私泄露,将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此外,目前陪诊服务收费标准并未得到有效规范,价格差异巨大,甚至出现哄抬价格的现象,损害患者利益。
  为解决陪诊行业存在的问题,推动其健康发展,北京市政协委员王昕建议由卫健部门牵头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明确行业准入门槛、从业人员职责及违规处罚措施,并通过职业培训和考试认证发放统一执业资格证书,确保持证上岗,提高服务质量和行业可信度。同时,应建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受理投诉举报,并设立黑名单制度,将不良从业者清除出市场。
  此外,有必要进一步制定透明的收费标准,财政和物价部门应出台收费指导意见,规范服务价格范围,避免乱收费现象,并鼓励医院与专业陪诊公司合作,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模式,以满足不同患者需求。在隐私保护方面,要强化管理措施,要求陪诊人员签署医疗隐私保护协议,明确责任和法律后果,同时探索采用电子化医疗信息系统,减少敏感信息线下流转,降低泄露风险。
  还可以考虑将陪诊服务逐步纳入医保体系,在条件成熟的城市率先试点,将服务纳入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的医保报销范围,缓解家庭经济压力,并由医保和卫健部门明确报销范围和比例,以确保政策的可操作性。推动医院与第三方服务公司合作,通过规范劳务派遣机制,强化岗前培训与考核,制定统一的培训内容和考核标准,确保陪诊人员具备基本医疗常识和职业道德规范,从而提升服务水平。通过政策支持、行业规范、隐私保护、收费透明以及医保覆盖等多管齐下的措施,有望进一步推动陪诊服务的专业化和标准化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便利的就医服务。
  关振鹏委员:促进非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人民身体健康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随着《关于印发2023年北京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作计划的通知》落地,北京市46%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标准。但部分非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仍存在经费紧张、人员流失、设施设备无法更新等问题,导致周边百姓享受不到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为此,北京市政协委员关振鹏建议,以政府为主导,组成调研小组,对北京市非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并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制定相应措施,促进非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持续发展,早日实现《通知》要求的标准。
  加大对非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费支持保障力度,创新医疗服务收入结构经济补偿机制,减轻非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济运营压力,激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活力,改善现状,让全市所有地区的百姓人人享有均等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居有所养、居有所医。
  回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房屋配置主体责任由政府承担的定位。建议政府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和规划,提供相应的房屋、设备设施等,以满足中心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求。
  刘安琪委员:推动北京数字健康产业发展
  北京高度重视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初步建成了市区两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来自经济界别的市政协委员、北京京城机电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战略规划部部长刘安琪建议,完善数字健康领域的政策法规,加快制定医疗信息标准,实现医疗信息的统一化、规范化,推动北京数字健康产业发展。
  “目前,互联网医疗咨询与诊疗行为的界限比较模糊。”刘安琪说,要满足一定条件才能进行线上诊疗;互联网咨询则是提供健康咨询服务,不涉及具体诊疗。但实践中两者不易区分,如部分互联网医疗平台为了吸引患者使用其服务,会在提供咨询服务时,给出类似诊疗的指导。同时,医疗数据权属关系不清晰。医疗数据既是患者的敏感信息,也是医生的劳动成果,民法典、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虽明确了数据权的保护,但未对数据的权属、内容、交易流程等作明确规定。
  刘安琪建议,制定专门针对数字健康的政策法规,涵盖数据安全、隐私保护、医疗资质认证等方面,为数字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她同时建议,加快制定医疗信息标准,实现医疗信息的统一化、规范化;推广AI(人工智能)诊断专家智库,从信息的产生、获取、传输、存储等全过程进行规范化整合,确保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可以高效流动和共享。 施芳、马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