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聚共识 “提”“办”之间有故事

日期:2025-01-12    来源:北京晚报

字号:        
  北京市第三代社保卡正在集中换发过程中,一张小小的卡片,可以在交通、文旅、金融等领域30多个场景使用。从曾经的“医保蓝本”到社保卡,再到如今的“第三代”,市民享受服务更加便捷。
  这背后还有市政协委员提案的功劳?是的,提案有故事!为展现政协委员运用提案履职风采和党政部门办理提案成效,2024年,北京市政协提案委员会联合党政部门,开展提案故事征集讲述活动。
  一个个提案背后的故事就此展开……
市政协举行“我与政协提案工作”座谈会。市政协 供图
  关切民生
  推动实现持卡就医
  从“医保蓝本”到社保卡,与提案之间有什么故事呢?曾经连任三届市政协委员的唐俊杰娓娓道来。
  “当时医保报销周期漫长,还得个人垫付费用。”唐俊杰告诉记者,她去社保所调研,看到报销单据铺天盖地,20多个工作人员忙得抬不起头来,而个人垫付费用,又让部分家庭难以负担。
  2007年市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上,唐俊杰提交了《关于北京市门诊、急诊医疗费即时报销结算方式改革的提案》。这份提案引起了市政协的高度重视,连续四年被列为市政协领导督办的重点提案。从承办部门进行深入调研,到建设全市社保卡管理系统,再到2009年市政府将“推行医保报销一卡通”列为拟办重要实事……北京市第十届、第十一届政协的跟踪督办,为推动问题的解决做出一份贡献,2010年底,北京市近千万人实现了持卡就医。
  “用心撰写每一份提案,认真反映社情民意,这是政协委员的责任与担当。”唐俊杰说。
  政协委员们践行为民履职,用提案关切社会民生,及时建言献策。2023年,市政协委员宋坪奔赴门头沟灾害一线,在与灾区群众的接触过程中发现,少数民众在极端暴雨—洪涝—地质灾害链面前风险意识薄弱,甚至出现过被劝导疏散后还跑回家的情况。
  “近半个世纪以来洪水灾害较少较轻,民众相对缺乏对暴雨—洪涝—地质灾害链的防范意识和经验。”宋坪提交了《关于快速推动北京洪涝灾害教育与预先避险安置机制建设的提案》,建议建立预先避险机制,提高从信息到行动的转化率。
  “北京市应急局特别重视这个提案,多次与我沟通。”宋坪说,市应急管理局表示,2024年至2025年将组织实施“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提升工程”,实现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的精细化预警。并将继续利用“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等节点开展集中宣传,让居民了解各种灾害的应对方法。
  助力发展
  有效促进科学决策
  2024年7月,北京中轴线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民盟北京市委多年提案“接力”,为中轴线文化之花持续绽放助力。
  民盟与北京中轴线的渊源颇深,梁思成、费孝通、吴良镛等都出自民盟。民盟北京市委副主委刘学俊介绍,2020年市文物局专门成立了申遗保护工作办公室,并制定了《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三年行动计划》。自那时起,民盟北京市委就聚集起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专家,成立北京中轴线专项课题组,连续开展中轴线申遗相关重点课题研究。
  从“加强中轴线文化廊道建设,为中轴线申遗和保护利用提供当代支撑”到“全力支持北京中轴线申遗工作”,从“修复古城河湖水系,弘扬中轴水韵文化”到“北京南中轴永定门至正阳门段城市更新”,多篇党派提案有效促进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科学决策、优化决策、有效施策。
  针对“修复古城河湖水系,弘扬中轴水韵文化”提案,市水务局办复时表示,将推动玉河下游正义路段、前三门护城河正阳桥段、西板桥遗址等部分历史水系恢复,加强首都功能核心区水文化遗产调查研究,推动水文化遗产的保护、开放和共享。
  “以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为新起点,我们将继续形成高质量提案,同心同向,群策群力,让北京中轴线焕发更多光彩!”刘学俊说。
  一件件提案,不断地推动着社会方方面面的高质量发展。
  2023年9月7日至13日,首届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北京论坛举办,成果丰硕:促成三大类共18家优质企业项目落户北京亦庄,投资规模超30亿元。
  这个“含金量”颇高的论坛,从酝酿到形成,与农工党北京市委专职副主委江欣2023年提交的一份提案有关:《关于充分利用国家药监局六个技术中心集中落地亦庄,推动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2020年,农工党北京市委邀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到北京开展医药创新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到2023年10月,该局药品审评中心、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等六大技术中心悉数落地北京经开区。
  为了充分利用六大中心落地带来的发展机遇,在提案办复过程中,北京市药监局、经开区管委会会同国家药监局国际交流中心、农工党北京市委通力合作,在2023年举办了首届“北京论坛”,为首都乃至全国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集中民智
  完善民生服务保障
  ·网络购物、在线社交、二维码通行……数字化、智能化已经成为人们习以为常的场景。然而对于老年人来说,却是一条“数字鸿沟”。
  “多年来,我一直比较关注老年人权益保障问题,面对‘数字鸿沟’,我就公共服务智能化如何更便利于老年人的内容开展调研。”2020年,第十三届北京市政协委员王涛将视线放在了帮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上。走访银行、社保机构、医院等单位,形成基础调研资料。
  机缘巧合,在此期间王涛受邀担任了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模拟政协提案大赛的指导老师,她负责指导的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团队的方向就是如何弥合老年人“数字鸿沟”,学生们对1000多位老人进行调查,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形成调研报告和意见建议,获得三等奖。
  征得同学们的同意,王涛将学生们的调研数据与自己的调研结合,最终形成了《关于在信息化时代弥合老年人“数字鸿沟”的提案》,在北京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提交。
  提案交由北京市发改委办理,所提意见建议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采纳。2021年,被称作“友好九条”的《北京市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3年)》印发,对城市适老化发展拿出一系列解决方案,王涛的意见建议在方案里得以呈现。
  “这几年来,我在北京市不断完善的民生服务保障工作中,日益真切感受着这座城市对‘数字鸿沟’的弥合。”王涛说。
  集中民智,张毅的提案故事就源自她在担任市政协委员十多年间一直推动的青少年模拟政协。
  提到飞絮,张毅曾经也像许多人一样有着惯性思维,“忍过这段时间就好了”。2021年初春到门头沟区首师大附中永定分校参与雏鹰议事厅活动时,校园内外是漫天飞絮和地上滚动的絮球,师生们针对飞絮期间体育课“只能转到室内”进行协商议事,探讨着如何对校园周边50余棵杨树产生的飞絮有效治理。
  从简单的“喷”问题,到冷静的“究”原因、谋出路,促使张毅带着孩子们的模拟提案和调研素材找到了时任北京市政协提案委主任吴大仓,两人联名提交了一份闭会期间的提案——《关于大力推进杨柳飞絮治理的提案》。
  虽然不是在全会期间提交,但这份提案同样得到了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的重视,根据提案建议,市园林绿化局摸清全市杨柳树最新家底,建立起大数据平台,精准定位560万株杨柳絮雌株,为杨柳飞絮精准防治奠定基础。
  “提案的办结并不是终点,解决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才是目的。在‘提’中切准真问题,促‘办’时得到真解决。”张毅说。
  提办之间
  惠民政策落地见效
  协商、办理、转化……提案中的真知灼见落地,离不开党政部门的办理。
  在办理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关于稳步推进北京市“物业+养老”服务试点工作的提案》过程中,市民政局形成了推进“物业+养老”模式落实落地的新思路,强化了“物业+养老”模式发展支持力度,推动《关于完善北京市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的拟定和出台。
  “提案的办理不应以形成答复意见作为终结,而应借着提案办理的契机形成一个和委员‘双向参与’的工作机制。”来自市发展改革委社会处的提案办理人张宜芳说。她举例,2021年市发改委接到包括王涛委员在内的涉及弥合老年人“数字鸿沟”方面的提案6件,该类提案是很典型的发改委主办的提案——涉及部门广,发改委和市卫健委牵头,市教委、市经信局、市交通委、人行营业管理部等32个部门组成北京市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联席会议制度,并举行市级部门联合答复交流会议,增进了委员与政府部门的交流,对重点问题达成共识,通过联合办理,提高工作效能,更深入、更综合地研究问题,推动了工作落实。
  在办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提案过程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开展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调研活动,并根据调研成果,与行业部门、工会组织共同指导平台推出了优化算法和规则措施,将“预估送达时间点”改为“预估送达时间段”,算法改进推广后,骑手因超时、差评等问题导致的异常情况减少52%,用户差评率下降67%,有效保护了骑手劳动安全、提升了消费者体验。
  在办理《关于实现医疗救助与基本医保一体经办的提案》过程中,市医疗保障局成立了健全完善大病保险及医疗救助工作领导小组,会同民政、财政、卫健、税务等多部门联合出台了北京市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实现了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
  ……
  提案有故事,提办双方,双向奔赴,增进共识,推动一项项惠民政策落地见效。孙颖